庄王一鸣惊天下,文公三舍谢楚恩;
弦高献牛退秦师,晏子楚宫论枳橘;
孙武刀斩吴王妃,勾践卧薪尝苦胆。
庄王一鸣惊天下,
一鸣惊人
楚庄王是春秋时代楚国的一个国君,他刚继位的时候,什么号令也不发布没、也没有什么作为。右司马看到这种情况很是担忧,于是就装作猜谜语的样子和楚庄王说:“有只念停在南方的山上,三年不动翅膀,也不飞,也不叫,这是为什么。”他用谜语来暗自提醒楚庄公继位三年来尚无所作为。楚庄王回答他说:“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语出《韩非子》,意为:虽然现在不飞翔,但是一旦飞翔必会从天而上;尽管如今不鸣叫,但是一旦鸣叫定会让人吃惊。)右司马听了才知道楚庄王这三年来原是观察局势,便不再提这件事了。又过了半年,楚庄王根据自己几年来观察到的结果,突然对国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理,改革律法,更换官员,国家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天下的人都为之叹服。
文公三舍谢楚恩;
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献公因信谗言而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逃出了晋国。重耳逃到了楚国。楚成王以接待国君的礼仪很隆重的接待了他。一天、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在酒席上,楚庄王问重耳:“如果你以后成为晋国的国君,如何报答楚国?”重耳想了一下说:“楚国物产丰富,晋国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当作珍奇的礼物送给大王,如果我以后回国当政,定要努力贵国交好。如果两国不幸真的发生战争,我一定先命令晋国军队后退三舍,以报答大王的恩情。”(舍是古代长度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继了王位,史称晋文公。后来晋楚两国在城濮展开大战,晋文公果然命令晋军献后退三舍之地以报答当年楚成王厚待自己的恩德。
弦高献牛退秦师,
弦高献牛
弦高是春秋时郑国一名贩牛的行商。鲁售公三十三年、秦穆公派孟明视为大将,带领三百辆兵车去偷袭郑国。当时郑国北门的防线是由三名秦国将军代为把守的,如果孟明视发动偷袭,郑国一定会灭亡。弦高到王畿去卖牛,走到半路看见了偷袭的秦国军队。面对这种紧急的情况,弦高一方面派人回国通知国君早做准备,另一方面自己冒充郑国国君的特使去迎接秦军。还拿出用来贩卖的十二头装做是郑国国君犒劳秦军的礼物送给了秦军。孟明视以为郑国知道了自己要偷袭,便放弃计划,带兵回国了。郑国国君得到消息后,果然发现守北门的秦国军队状况有异,便让他们回国了。弦高用自己的机智挽救了郑国。国君要奖赏弦高,却被他谢绝了。他说:“我是郑国的商人,我为郑国做事是理所当然的,哪里还需要奖励。”
晏子楚宫论枳橘;
晏子使楚
晏子是春秋时齐国的相国。一次他被派去出使楚国。楚王想要羞辱他。听说晏子个子矮小,便在城门边挖了一个小洞让晏子过,结果反被晏子讥讽。楚王于是派武士在款待晏子的酒席前带罪犯通过,并故意询问他是哪里的人。当听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的时候,楚王便对晏子说:“齐国人喜欢偷东西吗?怎么跑到楚国来做小偷了。”晏子回答道:“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纠其缘由便是两地水土条件不同。齐国人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便做起小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晏子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齐国的尊严。后来有人编写一部名叫《晏子春秋》的书记述晏子的言行。
孙武刀斩吴王妃,
斩妃操军
孙武是春秋未期著名军事家。伍子胥将向吴王阖闾推荐他。吴王阖闾不相信孙武有才能,很勉强地接见了孙武。孙武将自己所写的《孙子兵法》献给了吴王阖闾。阖闾看了虽然连声称赞,却还对孙武心存怀疑。他从后宫叫出三百名女子让孙武去操练。这些后宫的粉黛根本不会把孙武放在眼里,队伍站的七扭八歪。孙武喝令她们,她们听了反而哈哈大笑。孙武便命令军吏将两名担任队长的吴王宠妃处斩。吴王阖闾见了,派人传命让孙武放了她们,孙武回答说:“臣既已受命为将,将法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语出《吴越春秋》意为:我已接受命令成为将军,在军队中执发。大王虽有命令,但臣不能接受。)斩杀了二妃之后,宫女们再也不敢不认真了,队伍很快就练得整整齐齐了。
勾践卧薪尝苦胆。
卧薪尝胆
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国君。越国被吴国打败后,他被吴王夫差带到了吴国。吴王夫差让勾践给自己充当奴隶,负责各种下贱的工作。勾践受尽了屈辱,但为了来日东山再起,他便忍下了心性,装作十分顺从的样子。吴王夫差见勾践对自己极尽顺从,便赦免了他回国。勾践回到越国之后,立志报仇雪耻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制定了“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的治国方针,使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为了提醒自己不忘记曾经受过的苦难,他在吃饭的地方悬挂了一个苦胆,每次吃饭前都要尝一下;他还命人把自己的席子撤掉,换上柴草。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勾践后来带领越国军队消灭了吴国,洗刷了以前受到的耻辱,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相关知识
春秋五霸
长达二百九十多年的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战火迭起,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尽管当时依旧有周天子的存在,但是他已沦为名义上的统治者,地位仅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诸侯国的国君。四方诸侯经过征战,势力比较强的国家就会召集各诸侯国进行会盟,订立盟约。春秋历史上共有五位诸侯国的国君举行过会盟,被称为“春秋五霸”。五位国君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五位,。但是有人认为秦穆公和宋襄公并未成功举办诸侯会盟,认为应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五位。
《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作者赵晔。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两国进行争霸战争的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它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全书所叙重要事件都明确标示年代,但实际并不准确,多有讹误。《吴越春秋》叙事完整,全书以吴越争霸为主线。《吴越春秋》中的许多故事在正史中有记载,但作者把它们依据传说或发挥想象,增加了许多生动的细节。《吴越春秋》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如伍子胥、范蠡、勾践等人都描写得很生动,个性非常突出。《吴越春秋》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它是吴越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阅读中华通史诗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