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
这段时间发生了许多事情,本来我打算封贴,看到大家的热情,我决定继续写下去,直到大家说,好了,不要再写了。我努力地用自己的理解和经历来记录我们这代人这个社会,不敢与巴尔扎克试比高,就当一种消谴吧。
我去年去了一趟苏州长,一个当地的朋友带我游览了寒山寺,虎丘、园林,体会“烟雨江南,小桥流水”的意境,说实在的,苏州园林美则美矣,但缺乏一种大气,各处有点南方文人的文弱之气,更重要的我也没有看到多少苏州。对于这个问题,当地朋友的解释,大街上走的大多是打妹,真正的,是很少在外面能够见到的。果然,到了晚上,朋友带我去了一家夜总会,找来了一位十分漂亮的南方。怎么个美法,用一个字形容,嫩。这也是南方和北方的真正区别,温润的气候、纤糜的文化,使人看到南方总有一种,人生如梦,何不纵情一生的感觉。这位个头不高,但十分匀称,乌黑的秀发配着纤巧的五官,皮肢嫩的吹弹可破,通体上下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洁净。我说说问,小姐,是苏州人吗。她说,是呀,你说一句吴侬软误我听一听。小姐笑着说了一句,我没有听懂。来之前,朋友告诉我,这家夜总会,在苏州很有名,这里的是最懂风情的。但我面对美色,心中的欲望却在飞速的消逝。我笑着问,你知道李煜吗。小姐说,不知道。“他是你朋友呀”。我说是,我慢慢地把小姐拉过来,闻她身上的体香和发香。我有点落寞地说,你给我唱个歌吧,会唱昆曲吗。“不会”,那你就唱邓丽君的歌吧,《小城故事多》。音乐响起,小姐的嗓音不错,唱得很认真。唱完后,我说,咱们喝酒吧。小姐乘乘地倒在我怀中喝酒,我低头看她,水汪汪的眼睛里是一湖春色。小姐说,先生,你是北方人吧,你与别的客人不一样。我说是吗,我怎么知道我是北方人。”北方人的脸型和南方人一样,我看得出的。”“是吗”。“去过北方吗”“没有,有时间去爬泰山吧,登泰山而小天下吗”
我说,跳个舞吧,放点轻缓的音乐。音乐如水般淌满了房间,迷离的灯光,我慢慢地拉起她,她娇小的身躯在我怀中慢慢融化,我低下头,小姐也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但我没有吻她,只轻轻地吻了吻她洁净的额头,突然不知道怎么的,伤感如潮汹涌。小姐很惊诧,你不喜欢我吗,你怎么了。我说,妹妹,没有事的,我挺喜欢你的,不要多想。我们又重新坐下,小姐对我多了一份亲近,坐在了我腿上,双手勾住了我的脖子,“哥,你有伤心事。”“我没有。“”哥,你想做什么可以做的“。”你叫什么名字”,“哥,叫我小薇吧”“噢”,“妹妹,你知道吗,美是需要欣赏的,但并不一定要占有,我不想说自己高尚,来这个地方都是来逐色的,可我现在不想,我只要有你这么美丽的温柔的女孩子陪陪我就可以了。”临走时,我给了小薇小费和我的电话,我说:“小薇,你可能觉得我很怪,也许我对你的感觉是一种寄托和幻想,但我是喜欢你的,有机会到北方找我吧,我相信你是善良的女孩子。”
从夜总会出来,朋友问我“怎么样,上了吗”我说“没有”“怎么,看不上,你可以再换人的”“挺好,我很满意”“那你丫有毛病呀”是呀,我是有毛病了。
这几年我浏览了大量寺院,少林寺、白马寺、普陀寺、天宁寺、金山寺,知道佛教有很多流派,有净宗、禅宗、密宗等,南方的寺院以净宗为主,大家都念阿弥陀佛。但我并不信佛,我不喜欢佛教里沉闷的气息和单调的服饰,但我喜欢佛教那种清远的意境和古朴的建筑,我开始阅读一些佛教的书,读的最多的是净空大师的,净空讲佛不是迷信,而一种哲学和教育,这个观点我十分认同。为了尽快恢复内心的平静,我去一名著名的寺院,申请在这里当一名居士,我要努力找回自己。
在当地一位熟人的介绍下,我顺利地来到了这座规模恢宏的寺院。一位长相清秀的女师傅接待了我们,她边走边介绍。
这座寺庙始建于隋,毁于明,历史上建筑宏伟,面积广大,僧侣众多,据史书记载,占地千亩,日进斗金,在民间流传着僧人骑着毛驴关山门的传说。前几年,一位资金雄厚、信仰笃诚的居士投巨资重修,是江北最为宏大的净土宗寺院之一。前寺包括娑婆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三大部分,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古佛殿为中轴线一字排开,念佛堂、钟楼、鼓楼、方丈楼、贵宾楼在两翼展开,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殿内广列诸佛,古碑、古佛,让人感到佛相庄严、人生如幻。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东方天王名“提多罗咤”(“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手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胜)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为增长,能使他人善根增长),手中持剑,护南阎浮提(胜金)洲人民;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为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龙,护西瞿耶尼(牛货)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意为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护北郁单越(胜处)洲人民。弥勒菩萨名“阿逸多”,释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也有把布袋和尚称为弥勒菩萨的,源自浙江奉化在五代时有一僧人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弥勒佛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韦驮天——传说唐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常周行东南西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诸出家人。宋代以后,便在寺中塑了韦天像,一般称为韦驮菩萨。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包含万有谓之大,摄伏群魔谓之雄。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现在我们看到大佛殿正面塑像就是释迦牟尼佛,迦叶、阿难两弟子,文殊、普贤两菩萨。文殊菩萨骑狮,手拿经卷,意谓“智慧渊博”;普贤菩萨跨象,手托如意钩,意谓“德行圆满”。大佛殿背面是站立的千手观音塑像。殿内供奉“横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
我是第一次了解到佛家这么多知识,感到浮躁的心灵清静了许多。然后,我们又参观了地宫,俗称十八层地狱。地宫一入口,就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凡说谎者、贪欲者、好色者、不孝者,皆入地狱。里面,设计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现代信息技术,各种恐怖的场景维妙惟肖,如说谎者要受害舌之苦,好色者要受炮烙之刑。我默想我恐怕早早入了好多次地狱了,好色、贪欲、说谎,我样样都全了,最后越看越灰心。看来,我不入十八层地狱谁入十八层地狱呢?我把这种疑虑和担心和这位年轻的师傅说了,年轻的师傅戴着一幅眼镜,个头娇小、皮肤白晰,眼睛清明纯净,她的法号是静一。她告诉我,佛法广大,慈悲为怀,众生平等,只要忘却红尘,即可重生。她还告诉我,每个人都有慧根、善缘,只有灵性不灭,每个人都能修行。最简单的修行就是口念阿弥托佛,到了更高层次就能打坐参禅,但大部分人刚开始只要一心向佛,做善事就可了,参禅打坐的事情,不是人人都适合的。
我很认真地看着静一师傅,“我有慧根和善缘吗”静一看也没有看我一眼,口念一偈“心中有佛即有佛,心中无佛即无佛”。我有点丧气,感到一度沉静的心又开始迷乱。我感到我离佛家的距离太远了,念佛、信佛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修行,佛家讲出世与入世,真正的高僧“即能出世又能入世”,大部分人能够达到出世就不错了。我突然有种向静一倾诉的愿望。
我们一块来这短暂求佛的居士有几十人,来自四面八方,但大部分是中老年女士,像我这样的很少。佛家讲“看破放下”,“无欲则无求”,心中有欲佛难求。当晚,我们在寺院的一家净室住下,有10多人,大铁床,上下铺,好象又回到学校。这里的日子很单调,一般很早起来念佛拜佛,上午听师傅讲经,下午参加劳动。和我上下铺的是来自南方一个省份的老李,老李的方言很浓,时间长了才慢慢听懂他说什么。老李真有点看看破红尘的意思,他年轻时做生意就很成功,积累了大笔财富,把儿子和女儿都送到国外,那时的老李感到天是蓝蓝的天,地是绿绿的地,美好的生活比密甜。但从中年后,他的倒霉的日子开始了,先是生意遭受重大挫折,几乎赔光了积蓄,老伴身患绝症,最后离他而去。最让老李伤心的是,儿女在国外生活久了,与他的感情淡漠了,更为要命的是老李到了国外的儿女家,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儿女对他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不管不问。很快老李就回来了。回到国内的老李成了孤家寡人,一下子全部都消失了,他感到生活变得空空荡荡。老李说,从内心讲,他并不愿意信佛,可是人总要找一种寄托,在这里他感到有一些事情,能与人交流,能知道自己还活着。
老李的故事太平淡了,我有点不甘心地说,你有过红颜知已吗,难道就不喜欢,再找个老伴也行呀,毕竟人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找一个与自己同桌而餐、同床而眠的伴侣,携手一生。我就告诉老李,我就喜欢,看到丰白细嫩的,依然有强烈的冲动。老李听说,哈哈大笑。陆阳老弟,你太逗了。“那你为什么来这里,来这里是为了赶时髦吗,我告诉你,你这是对佛的大不敬,心怀恶念莫念佛,这个道理你不懂?”
静一很快也注意到了我,因为我从来不磕头不拜佛。我不想欺骗自己,那种任何的个人崇拜、因果报应,我始终认为是一种迷信,而佛不是迷信。不磕头不代表不敬佛。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千后,静一和我有了一番长谈。
我认为,静一不会谈到过去,不会谈会滚滚红尘,但我错了,静一主动地谈了自己的过去。静一说,三年前她还是一个时髦的、美丽的、幸福的现代女青年,名牌服装、化妆品、舞会、咖啡、恋爱,她过的是精致的生活,她从来不认为,自己会与佛有缘,会过清灯古佛苦念经的生活。但一场婚变,改变了这一切。静一告诉我,她曾经深爱一个人,但这个人背叛了她,一直生活在单纯和幸福中的她一下子接受不了,患上了很强的自闭症。但比较巧合的是,她接触到一个佛学修养很深的居士,一位姓蔡的老师,她循循善诱,慢慢地改变了她的心境。在一年的时间中,她读了很多佛经、佛书,对佛学产生浓厚的兴兴趣。
静一很虔诚地说,一般人认为,遁入空门的人都是遭受重大挫折和对生活感到无望的人,是一种失意的对人生没有太多追求的人,是想了残生的人,但这都错了,佛从不让人消极,也从不让人无所事事,佛是一门学问和事业,真正的有佛学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有大智慧和大觉悟的人,这些是怀着普度众生的远大理想踏入佛门的。现代的人对佛学对佛站有太多的误解。
静一的话不啻一声惊雷,差点让我从座位上跌落下来。静一年纪轻轻,却有如此的认识和见解。我毕竟是佛教的门外汉,但这番理论,却是别开洞天,让我对佛学有了新的认识。
我也很坦诚的谈了自己的过去,毫无保留地说了我的情感缗,事业失败。我很真诚地说,“静一师傅,我并不真正懂佛,更不信佛,我总是认为寺院是一个逃避人生的地方,是一个忘掉现实麻痹自己的地方,甚至我还认为,佛教人士只会念经,不会谋生,是靠民众捐善款过日子的人。看来我是大错特错了。我不该来这个地方,我亵渎了佛门圣地。
静双手合一,诵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心存善念,即成佛”佛家从来不认为,只有坐在寺中口诵佛经跪拜佛像才能学佛,佛在心中,佛在众生中。
时光如驹。我来时是青草吐绿、树叶泛黄的初春季节,转眼就到了油菜花开、麦浪翻滚的盛夏季节。静一说得不错,佛不是坐而论道的人,寺里的空地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农作物。大家一有空闲就参加劳动,附近村庄的老人都可以到寺里生活,寺院旁边就是一个敬老院,我们一有空就去照顾孤寡老人,为他们整理家务、浆洗衣服,打扫卫生。有一位80多岁月的老奶奶,无儿无女,操劳过度的身躯变成了一张弓,脸上皱纹堆积记录岁月沧桑,身上穿着农村少见的长襟大褂,身上有一种老年人的阵旧的难闻的气息。我是第一次学着照顾老人,我耐着性子、忍着难闻的气味,为老人叠被子、整理房间,为她梳稀疏的白发,老人家十分感到,紧紧抓住我的手,用含混不清的声音说:”娃儿,别忙活了,歇会吧,我这孤老婆子没有人要了。“
在这种时刻,我想到了老子的那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以胶活得太自私了,老是沉浸到个人得失中斤斤计较,何曾为别人付出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我虽然知道,但从来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如果你感到痛苦和寂寞,就去帮助别人吧,会给你带来快乐的”。不知道谁说的这句再朴实不过的话。我似乎找到了自己
山中无甲子。我这这里呆了很长时间。当我决定离开时,静一师傅送了一句话“知佛见性,性在重生”。说完后,静一师傅站在山门前,目送我远去。
寺外正是花红柳绿、莺飞蝶舞的大好时光。大路两旁的带生杨密密匝匝,浓得化不开的绿意,各种野花开了,蝉鸣正急。我觉得自己好象来自另外一个世界,我这是向哪里去,做什么去,今后的道路怎样走?我能抵御诱惑吗,佛好象一出寺院就远离我而去,我得到只是暂的平静。我理解了静一师傅的失望和无夺,滚滚红尘,几人看透,几个参破?正在我思绪万千之际,一个电话彻底使我堕入了另外一种深渊,有的人一辈子就是生活在不断的自责、忏悔和知迷不悟之中,可惜的我就是那种类型。所以,我的故事还不能结束。
阅读硬壳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