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全部印度占为己有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非常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迈索尔的存在,于是他们便联合马拉塔人和海得拉巴的尼扎姆组成联盟,
共同进行与迈索尔人的战争。
第一次迈索尔战争于公元1767年爆发,战争初始,英军取得了一些胜利,占领了迈索尔一部分领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海德阿里成功
地瓦解了三国联盟,将海得拉巴拉入自己的阵营,共同对付英军。
在与英军进行的正面战斗遭受失败后,海德阿里改变战术,亲率一队精锐部队穿插进入敌后打击英军。这一策略很快奏效,迈索尔军队
不仅很快收复失地,还攻入马德拉斯城近郊。英军惊慌失措,提出议和。公元1769年4月,双方签订和约,归还各自占领的领土和俘虏,并约定
一方如受到攻击,另一方要给予援助。第一次迈索尔战争结束。
第二次迈索尔战争发生于公元1780~1784年,因英军未能遵守双方签订的和约,海德阿里联合马拉塔人和海得拉巴邦共同发起对英国的战
争,目标是将英国人赶出莫卧尔帝国。
公元1780年7月,海德阿里亲率80000大军,携带100余门大炮,向卡纳蒂克进军。一路上迈索尔军势如破竹,过关斩将,先后攻克波托诺沃
、康吉维拉姆、特赫诺马里、切特浦尔、阿尔尼等城。接着在对卡纳蒂克首府阿尔科特的围攻中,击败英军贝利上校率领的一支强大的英军,
占领了该城。
面对迈索尔军队步步紧逼的形势,英国总督沃伦黑斯廷斯派遣艾尔库特指挥对迈索尔人的战争。英军首先用分化瓦解的方法将马拉塔人和
海得拉巴人拉拢过去,削弱迈索尔人的力量。然后,公元1781年,艾尔库特指挥英军在波托诺沃与迈索尔军进行了一次会战,将海德阿里
指挥的军队打败。然而,另一路进攻坦焦尔的迈索尔军却在与英军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这时,又传来法国海军已将英国舰队打败的消息。这
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海德及其手下迈索尔军人的士气,使他们在与英军的作战中反败为胜,占领了库尔达格尔。
然而,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公元1782年12月7日,海德阿里却因身患癌症在军中不幸去世。海德去世后,他的儿子铁普苏丹继承了他的王
位,继续进行着与英国人的战争。
公元1783年,铁普苏丹将进攻的方向转移到英国在印度的另一基地孟买,打败了由孟买司令马修斯率领的英军,并将其俘虏。先后攻占了贝德
诺尔和曼加洛尔城。
公元1783年6月,欧洲七年战争结束,英、法两国议和,迈索尔军失去了法军的海上支援。公元1784年3月,根据英方的提议,英迈双方在曼加
洛尔签订和约,第二次迈索尔战争结束。双方维持了战前状态。
第三次迈索尔战争发生在公元1789年12月,是由于铁普苏丹率军进攻依附于英国人的位于半岛南端的特拉凡哥尔公国而爆发。英军这次又与马
拉塔人和海得拉巴邦联合起来对付迈索尔人。在初始的战斗中,铁普苏丹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多次使英军遭受重创,占据了英军在卡纳蒂克
的几个城堡。然而,在公元1791年1月29日,一支从孟加拉来援马德拉斯的英军的到达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两支英军汇合后,于3月21日攻
克了迈索尔的重要城市班加罗尔。铁普率主力部队撤离班加罗尔,前往迈索尔首府塞林加帕坦。
5月,英军在孟加拉总督科诺利斯率领下将塞林加帕坦包围。铁普命紧闭城门,坚持死守,等待雨季的来临。城外英军由于后勤供应不足,发生
了饥荒,并有大批马匹和牲畜患病死亡。更为不利的是,这一年的雨季提前来临,使得科诺利斯不得不命令军队撤退。马拉塔人的接应使得英
军得以顺利撤回班加罗尔。
雨季过后,科诺利斯开始组织英军步步为营地向塞林加帕坦推进。公元1792年2月,英军再次攻至塞林加帕坦城下,面对英军的强大攻势,铁普
不得不提出议和。3月,双方签订了塞林加帕坦条约,根据条约,迈索尔割让一半的领土给英国,并赔偿英军军费300多万英镑。第三次迈索尔
战争以英军的大胜而结束。
第三次迈索尔战争失败后,铁普苏丹励精图治,决心一血前仇。在法国的支持和帮助下,铁普扩充了军事实力,加强了首府的防御工事。
迈索尔的再次复兴引起了英国马德拉斯新任总督韦尔斯的担心,便于公元1799年2月向迈索尔宣战,倾全部人马,向迈索尔发起进攻。
4月17日,英军将塞林加帕坦再次包围。4月28日,英军开始对城墙进行炮击;5月4日,城墙被打开一个缺口,英军在内应的帮助下,冲入城池
。铁普闻知英军杀入,率军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不幸死于乱军之中。塞林加帕坦失陷,英军赢得了第四次迈索尔战争的胜利。英军在征服印
度道路上的最硬的一颗钉子被拔除了,印度的大门向大英帝国敞开了!
消灭了迈索尔后,英军马上将目标转向了印度人的另一支强大的力量――马拉塔人联盟,这个昔日与迈索尔人作战时的盟友。
英国与马拉塔人的第一次战争发生在公元1775~1782年,起因是驻孟买的英军欲获得马拉塔人的萨尔塞特岛和巴塞因港,以加强海上力量。公
元1775年5月,英军进攻萨尔塞特岛,在阿达斯击败当地马拉塔驻军,第一次马拉塔战争正式爆发。
公元1778年11月,孟买的英军派出一支由600名欧洲人和3300名印度士兵组成的军队,向马拉塔挺进。第二年的1月9日,英军与马拉塔军在西
高趾山的台勒冈地区遭遇,马拉塔军凭借地理和人数的优越将英军击败。孟买英国当局被迫与马拉塔人签订瓦德冈条约,规定英国人必须将自
1773年以来夺取的马拉塔人土地归还。
英国驻加尔各答总督黑斯廷斯拒绝批准这一条约,派遣戈达德上校率领一支大军,从孟加拉出发,远征马拉塔。英军一路过关斩将,于公元
1780年2月攻占艾哈迈达巴德,12月,攻占巴塞。公元1781年4月,英军在攻打马拉塔人中心城市浦那时失利,撤回孟加拉。然而,在同年8月,
黑斯廷斯派遣的另一支英军却攻克马拉塔人另一座著名城市,号称“城堡之城”的瓜廖尔。并于第二年2月,在西帕利打击了瓜廖尔城总督辛迪
亚率领的军队。公元1782年5月19日,在辛迪亚的调停下,马拉塔联盟与英军签订《萨尔培条约》。第一次马拉塔战争结束。
第二次马拉塔战争的起源是因马拉塔人各土邦发生争斗,印多尔邦的霍尔卡尔于公元1802年10月打败马拉塔巴吉罗二世,攻入浦那废除了巴吉
罗二世的王位。巴吉罗二世逃离浦那后,寻求英国人的支持,欲恢复王位。作为交换条件,他与东印度公司签订巴塞因条约,承认英国人对马
拉塔人的最高统治权。然而,这一条约却不为马拉塔人各邦总督接受。
公元1803年8月,瓜廖尔邦的辛迪亚和那格浦尔邦的邦斯拉结成同盟,共同向英国人宣战。第二次马拉塔战争爆发。
东印度公司总督韦尔斯利面对马拉塔人的宣战,决定主动出击。他亲率德干地区的24000英军从南路攻击马拉塔人,而命莱克将军率印度斯坦
的10000英军从北路进攻。
在南路地区,由韦尔斯利率领的英军主力于1803年9月在阿萨伊战役中打败瓜廖尔和那格浦尔联军。接着英军乘胜追击,占领布尔汉普尔和阿西
尔加尔两座城市,12月,占领那格浦尔的加维尔加尔。邦斯拉见败局已定,提出议和,双方签订《迪奥冈条约》。那格浦尔归附东印度公司。
在北路的战斗中,英军同样取得了胜利,英军先是攻克阿利加尔城堡,随后攻克德里和亚格拉城。在拉斯瓦里与辛迪亚率领的印军主力的决战
中,印军被歼灭。莫卧尔皇帝沙阿拉姆二世也成了英军的俘虏。
这样,在仅仅5个月的时间里,马拉塔人五个土邦中的两个就已成了英国人的手下败将。这引起了另一邦印多尔的总督霍尔卡尔的不安,于公元
1804年4月向英军宣战。印多尔军开始旗开得胜,在穆坎达拉山口击败了来犯的英军,迫使其向亚格拉城逃去。接下来霍尔卡尔联合巴拉特普尔
的罗进攻德里,但受挫退回。英军莱克将军指挥部队追击巴拉特普尔军队,但却遭遇伏击,损失惨重。
由于这次的英军失利,韦尔斯利于公元1805年8月被解职回国。他的继任者采取了对马拉塔人的安抚政策,第二次马拉塔战争结束。
第二次马拉塔战争后,巴吉罗二世虽然恢复了王位,但却成了英国人的傀儡。更有甚者,英国人于公元1817年6月逼迫他签订浦那条约,放弃他
在马拉塔联邦中的盟主地位。巴吉罗二世忍无可忍,于11月在浦那举行起义,率军攻打英军在基尔基的驻军。
英军进行了拼死的抵抗,巴吉罗攻城不下,只好率军撤回浦那。英军乘胜追击,占领了浦那。巴吉罗率军逃离浦那,英军穷追不舍,在科雷冈
和阿什塔分别将巴吉罗军击败。公元1818年6月,巴吉罗走投无路,只好向英军投降。浦那邦正式被英国吞并。
巴吉罗起义不久,那格浦尔的阿帕萨希布和印多尔的霍尔卡尔亦起兵对英军宣战。但他们分别在1817年2月和12月被英军打败,成为英国人的
附庸。至此,第三次马拉塔战争以马拉塔各邦几乎全部为英国人占领而结束。英国在征服印度的道路上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征服马拉塔人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莫卧尔帝国西北部的信德省。信德省由凯尔普尔(上信德)、海得拉巴(下信德)和米尔普尔
组成,三地分别由各自的埃米尔统治,彼此结成联盟。
英国人对信德省的吞并采取步步紧逼的方式进行,公元1838年4月,英国驻印总督奥克兰德迫使各个埃米尔与之签订条约,规定在海得拉巴派驻
英国的驻扎官,并允许驻扎官及其卫队在信德自由活动。公元1839年2月,英国人又以武力相威胁,迫使各个埃米尔签订另一不平等条约,允许
英军在希卡普尔和巴卡尔驻扎英军辅助军队,并为其支付费用。
在英军第一次侵略阿富汗战争失败后,英国人又迫使各埃米尔签订包括割地在内的新的不平等条约。英国人这种得寸进尺的行径引起了信德军
民的愤怒,掀起了反抗英国人的斗争。英军于是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信德的战争。公元1843年2月17日,由英印总督查尔斯内皮尔率领3
英军在米亚尼打败了30000信德联军,占领海得拉巴。3月,米尔普尔失陷。8月,英军占领信德省全境。
占领信德之后,东印度公司开始着手对莫卧尔帝国境内仅存的王国――锡克王国的战争。公元1839年6月27日,锡克王国的创立者兰吉特辛格
去世,他的去世引起了锡克王朝的混乱。各派力量为争夺王位互相倾轧,四年之中更换了4位国王。公元1844年,兰吉特年仅8岁的幼子达利普
辛格被扶上王位,但国内仍然纷争不断,东印度公司借着这一机会发动了吞并锡克国的两次战争。
公元1845年12月13日,东印度公司借口锡克军队越过萨特累季河左岸,正式向锡克国宣战,并宣布锡克国王在萨特累季河左岸的领地并入英属
印度。
在战争初始的公元1846年1月期间,双方军队在穆德基、费罗兹沙和阿利瓦尔进行了三次激烈的战斗,各有胜负。2月10日,锡克军与英军在萨
特累季河畔的索布拉昂进行了最后的决战。锡克战士虽然英勇战斗,但最后他们被自己的指挥官出卖了,锡克军几乎全军覆没。2月20日,英军
占领了拉合尔;3月9日,双方签订拉合尔条约,锡克人将萨特累季河左岸的所有领土,比阿斯河和萨特累季河之间地区全部割让给英国人,并
赔偿英军军费150万卢比。
第二次锡克战争是由于锡克人不堪英国人的压榨而愤然发动起义引起的,公元1848年10月10日,英驻印总督大贺胥向锡克国宣战,第二次锡克
战争爆发。
公元1849年1月13日,英军司令高夫指挥军队在奇连瓦拉与锡克军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英军以高昂的代价获得了战斗的胜利。接着,2月21日
,英军与锡克军在古吉拉特进行了一场决战,锡克军再次被打败。此战之后,锡克军已无力奋战,便向英军缴械投降。3月30日,大贺胥宣布吞
并整个锡克国。锡克战争结束。
印度最后一个强国被英国人征服了,全印度已没有力量与英国人抗衡,这是英国吞并整个印度的标志。锡克人虽然被英国人征服和奴役,但在
后来1857~1859年的印度大起义中,却成了英国人镇压印度人的帮凶。
阅读超级帝国的兴衰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