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校址搬迁_师魂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回 校址搬迁(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一九七八年的下半年开学后,姬福全为了改变杨家洼大队教育落后的现状,带领全大队的群众新修了一所新学校。新学校的总占地面积约六亩(四千平方米),在北边修建了六个砖窑洞,教师住房和教室都在窑洞里面。虽然这个新校舍的条件非常简陋,但和旧校舍相比条件好多了,其一是窑洞统一面向南,光线充足;其二是学校内部面积大,活动时间学生不需要出校门;其三是多了两个窑洞,教师住房也宽畅多了。

八月三十一日下午,刘相俊将白军民和李雪梅叫到跟前说:“大队上让咱们搬学校呢,我昨天到新校址看了一下,教室的地面还是软的,你说这桌凳怎么摆放呢?”

刘相俊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经过我再三考虑,为了保证学生能按时上课,咱们还是土法上马,发动学生把地面用砖砸平。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安全问题,你们两个组织四、五年级的学生参加劳动,必须把安全问题向学生讲清楚,谁出问题谁负责。你们两个现在给我当面表态一下,看能不能管好学生?”

白军民当场表示:“我们班上保证不会出问题。”

李雪梅也说:“我一定管好学生,坚决不能出差错。”

刘相俊说:“好!只要不出问题就好。现在你们把学生安排一下,咱们马上就出发。由于有六个窑洞你们两个人照看不过来,我和杨世俊也参与这次劳动。”

经过对学生进行一番安全教育之后,他们便带着四、五年级的全体学生出发了。

新校址没有大门,只是在南边的围墙中间留了三米宽的一个缺口,他们顺着缺口走进窖洞学校,院子里面没有厕所,没有操场,满院狼藉。在围墙的下面还保留着人们打墙取土时挖的一条沟,修建后的建筑垃圾到处可见。

顺着坎坷不平的道路来到窑洞门口,地面上乱七八糟扔着许多砖块,窑洞的门敞开着,墙壁没有粉刷,门窗也没有油漆。走进教室一看,窗子上面一块玻璃也没有,窑洞的地面全是土的,而且凹凸不平,只是在教室的前后用水泥做了两块黑板。

刘相俊和杨世俊先用铁锨将窑洞的地面整平,再让学生跟在后面用脚踩。基本踩平以后,刘相俊又按年龄大小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由白军民、杨世俊和李雪梅领着将窑洞的地面用砖砸了一遍。直到黄昏时候,这一次劳动才基本搞结束。

九月一日中午,刘相俊带领全校师生搬桌凳、抬柜子忙个不停,直到下午六点钟,整个搬迁工作宣布结束。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把全大队的三年级也集中到大队学校,各个村子的单设初小只留一、二年级和学前班。这样以来,大队学校有三、四、五年级各一个班,占三个窑洞,自东向西依次为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教室。杨世俊和白军民住在西边第一个窑洞内,校长刘相俊住在第二个窑洞里,第三个窑洞为杨金花和李雪梅的住房。

全体师生都搬进了新校舍。但由于新校舍的环境太差,致使学校的一些正常工作无法开展。

九月二日早上,上早操的哨子吹响了,可是学校还没有操场,刘相俊带领全体学生将校园内部的砖块拾到一块儿。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平整操场时没有砖块,容易施工;二是拾到一起的砖块还可以垒厕所。

下课了,学生要上厕所,就得到学校外面的田地里去。

早饭后,刘相俊把全体教师召集到一起说:“关于修厕所这件事,我和姬书记协商了几次,人家答应得好,可就是迟迟不见行动。我看咱还是自己动手,就修一个简易厕所算了,免得学生下课以后向学校外边跑。”

刘相俊对杨世俊说道:“世俊,在全大队的教师里面,数你最年轻,听说你还搞的能逮瓦刀,就给咱垒厕所吧!我再从五年级给你派几个学生递砖、和泥;白军民带领五年级学生把所有墙底下的土沟垫平;李雪梅和杨金花领上三、四年级的学生平整操场。中午放学时要安排学生拿劳动工具。”

刘相俊安排完以后,就让教师各干其事去了。

下午,杨世俊刚一吃过午饭,就拿上瓦刀,从池塘里挑了一挑子水便向学校走去。来到学校后,他没有进教师住房,直接走到劳动地点就开始动手和泥。

有两个五年级学生来校后,看见杨世俊正在和泥,也主动跑过来给杨世俊帮忙。不到半个小时,他们就和好了一大堆泥。

过了一会儿,劳动开始了。在学校的东半边,杨世俊带领一部分五年级的男生垒厕所;西半边,三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在李雪梅和杨金花的带领下,他们卷土的卷土,踩踏的踩踏,正在忙忙碌碌的平整操场;南边的墙底下,白军民带领五年级学生在平土沟;刘相俊也在坎坷不平的院子中间走来走去,亲自指挥着这一次劳动。校园内,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呈现出一派繁忙紧张的劳动景象。

杨世俊带领学生挖好地基以后,手持瓦刀大声喊道:“同学们!赶快行动吧,匠人现在要施工了。”

同学们听到喊声都笑起来。他们有的运泥,有的递砖,杨世俊手里的瓦刀也“咣咣当当”响个不停,劳动在紧张地进行着。

班长杨天才给杨世俊递砖,看到杨世俊的砌墙技术十分熟练,就笑着说:“杨老师,真没看出来,原来你还是个‘泥水匠’呢!”

杨世俊说:“我在家里盘炕、盘锅台、泥炉子从来不求人。你们将来也要学会自食其力,不要什么事都依靠别人。”

他看到杨世俊干得汗流浃背,又问道:“杨老师,你当老师为什么还要劳动呢?”

杨世俊说:“当老师就不参加劳动,这是谁规定的?”

杨天才说:“我看人家其他老师都是站在旁边光指挥,从来不干活,只有你一个跟着我们干活呢。”

杨世俊说:“干活是咱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参加劳动就等于忘记根本了。你们以后考上大学了,决不能像咱们农村人所说的那样:‘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你们说我说得对不对?”说到这里,同学们都笑了。

杨世俊继续说:“再说给厕所垒墙这个活你们干不了,我也不放心让你们去干,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也承担不起。”

杨世俊发现手底下没有泥了,他用瓦刀在砖墙上敲了几下,便大声喊:“哎,泥怎么还不来,快点儿。”杨世俊又开玩笑说道,“俗话说‘一匠拨三工’呢,你们六个人还供不上我一个‘大匠人’。”

那两个和泥的学生听见喊声,用铁锨端着泥跑步而来,劳动仍然在紧张地进行着。

放学时间到了,平操场和土沟的同学们都完成劳动任务收工了,可是垒厕所的任务还完成了不到一半。

又经过两个下午的紧张劳动,垒简易厕所的任务终于完成了。为了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姬福全让刘相俊把大队部的一付木蓝板拉过来栽在操场中间,学校工作基本上步入了正轨。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十五日,冯原公社搞“园林”化建设,用道路和渠道将土地划分成方块,每一百亩土地称为“一方”,再按各生产队的人数将土地平均分给各生产队。当地群众把这次运动叫做“方田”化。

就在这个运动中,一条道路从学校院子中间自西向东直穿而过,给学校教室门前留下不足十米的空间,把一个好端端的学校拦腰砍断,将厕所和操场隔在大路南边,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便。

为了学生的安全,姬福全就派人又给路边打了一道土墙。谁知道这样做又出现了新的安全隐患:新修的校门就紧靠着大路,学生一走出校门就上了路面,加之学生的视线被高大的围墙遮挡,看不见路上的行人,小学生也没有安全防范意识,不安全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课间休息时,学生上厕所横穿马路时都是小跑,更容易出现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姬福全着手准备在大路南边重建学校,将窑洞教室改为瓦房教室,教师住房改为平房。但由于资金困难,这件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按照学校的安排,杨世俊本学期继续代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课,兼代全校的音乐课。杨世俊的妹妹杨俊芳也从四年级升入五年级,成为杨世俊的一个小学生。

阅读师魂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