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图雅他们俩,还没等我收拾好准备出门的时候,家里来客人了。
我们小镇之所以过年热闹,除了乒乒乓乓的鞭炮声和喧天的锣鼓秧歌,还有许多人上门拜年认亲。认亲,我不知道在中国别的地方怎么讲。但在我们那里是指老亲戚家的丫头或小子,刚刚订了亲,逢年了就要领进门,按家去走亲戚,认识一下,下次再见,知道这是谁家小谁的那儿个谁。我们把这一仪式叫认亲。
每年的春节,家里都要接待上几对这样来认亲的新人。今天上门的,是二姑家的四姐和四姐夫,由我二姑父领着上门认亲来了。
说起我这个二姑父,话还真有点长,不过真是有意思。不认识一下他老人家可惜着呢。
我二姑父算是老学究一名,进过私塾。后进学校教书,当了一名教书先生。但在社会主义的新学校里,他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单一,终被后生小辈们“革命”下来回家抱孩子去了。二姑父也不恼,老老实实回家后专心调教起他的儿女们来。
我二姑父说话拉长音,人长的也单薄,只是现在年纪大了,腰驼了些人稍稍胖了点,身上的酸秀才气才淡了去。但从他拉话上来看,依然是牛闪闪的话痨一名。之、乎、者、也,常挂在他的嘴边,就连“古人云”也能从他的嘴巴里听到呢。记得小时候,他从早晨吃过饭进我们家门开始坐在炕上跟我爸唠,一直要到夜里七、八点种才抬屁股离开呢。
小时候我皱着眉头略带发愁的不安情绪注视着他。
我妈说,现在他是你后二姑父了。我二姑给我二姑父生下霞姐和祖发哥后就撒手人寰了。我二姑父又娶了一房,还带来一名小丫头,名叫菊香。在我还是懵懂的时候,菊香和妈妈感情不合,她妈妈给她指定了一门亲事,逼着她嫁。在结婚的前一晚上菊香跳井了。后来我极不喜欢带菊的名字,总感觉这个“菊”字用在女孩子的名字上,仿佛是一种伤心的意喻。
懵懂中那些年我后二姑父他们家很热闹。全是些家长里短的。我后二姑父来我们家摆阵,要把他们的家事讲出个道道来,在我爸不断的点头赞同他的观点时才离开,此时,常常是鸡窝里的鸡都要叫了。我烦他,特别是知道了他是我后二姑父的时候。用我妈的话说,你从来没吃过你二姑父一块儿糖呢。这后的总不比从前呢!我后二姑父大概是因了话好使从来都见他空手而来,就连逢年过节也是。那时我奶奶还在我们家呢!他“袖着两只手来给你奶奶拜年”,我妈语录。我想“袖手”的意思应该是把两只手放到袖子里,什么也没提。大概是句古典的文言文。
因为我奶奶在,我家就是霞姐和祖发哥的姥姥家,是他俩的庇护所。我妈说他们从小是在我们家长大的。后来成人了你后二姑父才不允许他们来了。你二姑父人鬼着呢。我妈也不喜欢我后二姑父一副哭穷的嘴脸。
我妈看人很准,我后二姑父真是鬼着呢。这是后来我从他为他儿女张罗的婚事上看出来的。我后二姑父与我后来的二姑生育了一男三女。他们最小的女儿和我同岁。菊香的婚事是他们家第一出,据说,由于我后二姑的性子直接造成了她女儿的悲剧。我妈说,你后二姑喝令菊香嫁给大她六岁的光棍。“光棍”在我们那里的意思就是这辈子都一人了,最差的一类人。菊香长得花一样。我妈语气上带着怜惜。菊香的跳井身亡,给我后二姑沉重的打击。从此我后二姑收敛了不少,儿女们的婚事也都由着我后二姑父张罗。
在我的眼里,我后二姑父把他这一辈子的精力都用在张罗他儿女的婚事上了。
淑霞我大姐,嫁到了郊区,有个偌大的菜园子,负责给镇上供菜,他们家的日子一直可以;淑霞姐是女孩子怎么都好说,只要擦亮眼睛就好,但到祖发大哥的婚事上就颇让我二姑父费了不少的脑细胞。我那儿的老理,儿子成家立业,老子要给盖一所房子,砌个院落,家物事儿要置办齐全。我后二姑父过庄稼人日子他真不是一把好手,他只有他精明的大脑常打着如意的算盘,节俭过日子上还行,春种秋收这一套太一般般了。所以他拿不出一套房子来给他的大儿子成家立业。我们那儿的人认老理,这一点是说破天花也不可通融的。我后二姑父还真有办法,他给我祖发大哥说了门上门女婿的亲事。那儿一家也是户好人家,一对老夫妻日子过的资本,女儿也是个体面人。我后二姑父这一举动赢得了我们家上上下下的认可。但我祖发哥心里有点小别扭,说上门女婿不好听。我后二姑父又来我们家絮叨,我爸答应做我祖发哥的工作。在我祖发哥失去姥姥家这个巨大的亲友团的支持后他的坚持也就有所动摇了。
两个头大的都安排的很好,我后二姑父脸上光芒万丈,话更多起来。到了我三姐淑芬,他干脆给她找了个国家干部,端上了国家的饭碗。但我三姐嫁过去后一直很累,家务事都她一人忙前忙后的。我三姐夫在乡里上班,工资经常拖欠,我三姐张罗着过日子又是养猪养大鹅的,虽然累但他们家的日子也过得衣食无忧的。
今天上我们家认亲的是我后二姑父的四丫头,淑杰。我觉得淑杰是他们家儿女中长得最有气质的一个,只是身体不是太好,大概我后二姑怀她的时候身体亏空,气血虚所致。但她病恹恹的气质惹人怜爱。我很爱看她。把这一对新人让进屋,我才发现我的准四姐夫竟然是我的初中同学,韩小明。哦!我们都互相惊讶着指着对方大笑。看来我后二姑父又费心给他四女儿找了门好亲事。
韩小明上学时就是我们班有名的公子哥,倒不是为人花里胡哨的,而是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那么一位。同学的单大多由他来买。我常问为什么,他们说他家有钱。而且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妈让他可劲花钱。后来了解到,韩小明他们家住在我们县最好的长庄稼的地上,他们家有大片的肥沃的土地。而且当时刚改革开放,绿豆的价大涨。韩小明他们家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绿豆,到了秋天他们家雇上百位工人给他们家割绿豆,收粮食的老客提早就把车呀秤呀钱呀放进他们家了,每天眼瞅着绿豆不能让别的客拉走。
真不知道我这后二姑父是从哪里给挖掘出来的!我不由用佩服的眼光瞅了一眼我后二姑父,我后二姑父一脸心满意足的得意表情,仿佛现在这个时代又回到了他那个“平仄仄”的音扬顿挫的时代了。
阅读青春假面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