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_中华通史诗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课(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精卫衔石填沧海,黄帝涿鹿战蚩尤;

仓颉造字鬼神哭,尧查舜德许二女;

大禹治水家不入,启诛伯益自称王。

精卫衔石填沧海,

精卫填海:

传说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她非常希望能到东海去看一看。但是炎帝公事繁忙,总是抽不出时间来带她去。于是又一次她就自己偷偷溜了出来,驾着一只小船,来到了东海上游玩。正在这个时候,东海上突然挂起了大风,掀起了巨浪。打翻了小舟,精卫也被大海所吞没。精卫身死之后,灵魂化为一种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的小鸟精卫(《山海经》作:“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由于痛恨东海夺取了自己的生命,精卫鸟便从发鸠山衔来石木投入东海,想要填平东海。尽管东海广阔,所投石木微小,但精卫鸟却依旧日日往复、填海不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在《赠梁任父同年》一诗中曾赞之道:“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黄帝涿鹿战蚩尤;

涿鹿之战:

传说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由于垂涎于中原地带物产丰富,联合了七十二支族,兴兵作乱。蚩尤首先击败了炎帝部族,侵占了炎帝部族所居住的“九隅”。蚩尤部落兵强马壮,炎帝无法与之抗衡,只得向黄帝部族求援。黄帝听到消息,便率领大军驰援炎帝。双方在涿鹿展开大战。黄帝的大军不仅有猛兽助战(一说是六个以猛兽为图腾的部族),更有九天玄女相助,渐渐的占了上风。蚩尤见势不好,便命令风伯雨师放出遮天蔽日的大雾。黄帝便造出一辆指南车,靠着它指引方向,大军顺利的走出了大雾,终于在冀州之野擒杀了蚩尤。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

仓颉造字鬼神哭,

仓颉造字

传说仓颉生有四只眼睛,每只眼睛中有两个瞳子,是黄帝的史官。那时候人们使用结绳的办法记事,这种方法都既繁琐又容易出错。黄帝便命令仓颉来想办法。一日,仓颉正在思索,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将叼着的一样东西掷到自己脚下。仓颉发现东西上有一个蹄印。仓颉去请教猎人,猎人告诉他:“这是貔貅的蹄印,我一看便知。”又讲辨别蹄印的方法。仓颉大受启发,心想:“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于是他回到屋中,当晚便创造出了第一个文字。就在此时,天上下起粟米雨,黑暗中传来了鬼神哭泣的声音。这是因为有了文字,鬼神就也再不能蒙蔽世人了。为了纪念仓颉造字,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尧查舜德许二女;

尧禅舜位

传说尧是上古时的天子,一生极有作为。年老的时候,尧认为儿子丹朱德行不够做天子。大臣们便推荐了舜作他的继承人。舜父瞽叟目盲,母亲早逝。继母生弟名叫象,尽管家人对他都非常不好,多次想要制他于死地。但是舜依旧孝顺父母,友善待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尧为了考验舜的德行,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经过多年的考验,尧将天子位传给了舜。舜成了天子之后,确定官员职能、治理九州水患、处罚奸佞之徒,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在年老的时候,舜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将天子位传给了治水功臣大禹。舜后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其死后,他的妻子娥皇、女英悲痛不己、自投湘江,后成为江神,人们称之为“湘夫人”。后世儒家对尧舜以仁德治理天下推崇之至,称之为圣王。

大禹治水家不入,

大禹治水

传说尧帝的时候,黄河发生了大水。舜便派鲧去治理。鲧只懂得造堤筑坝去堵堵截,结果他花了九年光阴,非但没有能够治理好洪水,洪水冲毁了堤坝,反而闹得更凶了。这时候尧已将帝位传给了舜。舜见到了这种情景,责备鲧办事不利,将他处死了,又命令他的儿子禹去治理水患。禹改变了治水的办法,在修筑堤坝的同时,还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将洪水引导大海中去。禹拿起工具,带上箬帽和人们一同挖土、运石。大禹治水方法得当,又有三宝相助(三宝相传为河图、是开山斧、避水剑),用了十三载的努力终于将洪水引入大海,人们又可以在大地上随意的耕种、幸福的生活了。为了治水,大禹十三年间一直居住在外,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由于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与品德、舜后来将天子的位置传给了大禹。

启诛伯益自称王。

世袭之始

传说大禹年老时指定东夷族首领伯益做了自己的继承人。伯益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又是他改进了凿井的方法、还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驱赶野兽,开垦土地。因此伯益威望极高,深受众人爱戴。但是大禹身死之后,他的儿子启非但不愿意交出大权,还自立为王,建立了夏朝,更将伯益杀死。有扈氏部落首领不满因启破坏禅让制度,拒绝拜启。启便发兵讨伐,战胜有扈氏部落后还将部落成员罚做奴隶。经此一役,新生的夏王朝的专制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部落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上古部落联盟的瓦解。更标志着上古时代任人为贤的禅让制被父亡子继的世袭制所彻底代替,开始了中国数千载家天下的历史。

相关知识: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史记》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尚书大传》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女娲。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至于五帝。《世本》、《大戴记》、《史记》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礼记·月令》以太(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吴()、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上古神话都是出自本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三万一千字。记载了一百多邦国,五百五十山,三百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仅如此,它对于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学借鉴价值。

阅读中华通史诗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