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再战WPS_游戏开拓者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章 再战WPS(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在ibm推出pc/xt机的前夕,公司迎来一名新人,来自rsi公司(现在公司名称已经改成我熟悉的oracle)的斯科特。

为了增加可移植性,rsi公司决定oracle第三版采用c语言重写,可是用c语言改写oracle的压力很大,无休止的软件调试终于让斯科特不堪重负,只好选择了一走了之。

由于之前我去rsi公司的时候和一些员工交流过,我们公司自由、开放的工作氛围很吸引他们,所以这次斯科特就选择来我们公司试试看。我给他安排了设计一个轻量级关系数据库的任务,未来准备用于office套件中。

在ibm还在和“花生”较劲的时候,微软不甘寂寞的拉开了文字处理软件大战的帷幕,异常激烈的战斗再次打响。

字处理软件的全称应该叫“文字处理系统(wps)”。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编辑、检索等功能的文字处理系统,是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在1975年推出,能在屏幕上直接显示文字,能用键盘快速录入、修改文稿,能像普通打字机和印刷机那样印制文件,它实现了电脑和打字机“嫁接”,从而在办公室引出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王安之后,ibm、cpt等公司纷纷打出自己的wps产品,但它们与王氏的wps一样,都是专用的文字处理机,而不是通用于个人电脑上的字处理软件。

1979年的某天,一家名为micropro的小软件公司,开发出来一款用于个人电脑上的通用型字处理软件,这款由罗宾斯坦(s.rubinstein)推出的软件正是那个如雷贯耳的字处理先锋――“文字之星”(wordstar),简称ws。

“文字之星”冉冉升空,顷刻大放光明。ws以它强大的编辑功能征服了用户,在cp/m操作系统下的软件之园中创造出收益最佳的业绩。不久,罗宾斯坦又不失时机顺应ibm-pc机潮流,把原在8080处理器上用汇编语言写作的ws,迅速改编成16位机版本,继而在pc机世界里大红大紫。可以说,全世界大多数办公室的文秘人员,都是借助ws才跨进oa(办公室自动化)的门槛。

新生的事物总有它不完美之处,ws的固有弊端阻碍了它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多数操作必须同时按下几个键的组合,人们至少要记住30~50个操作键和复杂的排版规则,才能熟练地输入和编辑文本。凡用过ws的人,谁能不常备一本手册放在机器旁不断地翻阅呢?什么“ctrl-k-j删除”、“ctrl-k-x存盘”等等。美国一家著名的软件杂志甚至把这种弊端,提到“有害于思想自由”的高度来“上纲上线”。

正是看中了ws拥有的广阔市场和它的“先天不足”,比尔.盖茨审时度势,部署应用软件的第二场重大战事――挑战“文字之星”,他要从字处理的“狭缝”中展开攻势,为微软开创一个新的天地。首战未捷的西蒙尼仍然坐镇中军,执掌软件框架设计的“帅印”,而软件名称几经斟酌,最后比尔欣然采纳宣传部门的提议――以“微软”的标记再加上“字”(ms-word),既为公司扬威又简短明确。

1983dex电脑大展的举办地是在位于美国东部的亚特兰大,一想到去年的大展因visualsheet和lotus1-2-3横插一杠而使multiplan黯然失色的往事,微软决心让ms-word早早登台亮相,以挽回自己的面子。当ms-word的神秘面纱在展会上拉开时,成千上万的观众的确被它的新功能所倾倒:ms-word第一次让人在“鼠标器”前感到了魔幻般的惊奇;第一次能在屏幕上显示粗体字、底划线和上下角标;第一次可以驱动激光打印机印出与印刷书刊质量媲美的文章……。诸多的“第一次”使ms-word就像是一颗正在爆发的“超新星”,把“文字之星”湮灭在它的光亮背后。ms-word还设计出能阅读ws编辑的文字功能,既方便用户“改换门庭”又狠“挖”了ws的“墙角”,可谓“别有用心”。

为了造成强烈的轰动效应,微软为ms-word的上市策划了一种前无先例的销售计划,可以形象地比喻为“集团轰炸”。

那一年,著名的《pc世界》杂志正在着手编辑一本介绍畅销软件的专辑,并设想选择那么三、五个软件制成盘片随杂志赠送给订户试用。得知此事后,微软的销售经理当即登门造访,直接砸出35万美元的巨款,卖断了全部盘片的制作权。

这35万美元全部是用来为ms-word鸣锣开道的,在微软的制作部门积极努力下,很快45万张“ms-word试用版”的磁盘准备就绪。所谓“试用版”,它其实已经具备ms-word正式版几乎全部的功能,惟独不能用来打印成文章而已。为了防止在杂志发行过程中磁盘损坏,微软和杂志社搅尽脑汁来思考如何包装磁盘,前前后后试验了超过17种方法,最后才选定一种硬质的塑料盒作为邮寄的最佳载体。万事俱备后,《pc世界》一声令下,杂志专辑飞向四面八方,ms-word顿时插上了翅膀,从西雅图开始,一直“炸”遍整个美利坚。

磁盘已经飞向用户手中,比尔.盖茨开始焦急地等待“轰炸”后的捷报,可是不断反馈的“邸报”却差强人意。各地销售人员纷纷传说令人不安的信息:一批又一批在校的大学生们,正在挨家挨户推销一种新的字处理软件,上门服务加示范表演,比起微软的“地毯式轰炸”来,新软件的“游击战术”似乎更胜一筹。

最后确切的“情报”终于送达微软总部,这个新的字处理软件是visualsystem搭乘微软宣传的东风,悄悄推出的visualwriter。

这次我们公司没有照搬微软“集团轰炸”的大手笔,而采取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上门推销。默默无闻不要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专门负责字处理软件的部门耐心地为每一位顾客排忧解难,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一个询问电话,连邮寄包装这样的琐事也事必躬亲。

辛劳耕耘,热诚服务,这种近似于“原始”的商业方式,在高新技术产业里同样能获得沉甸甸的收获,甚至比大作广告的影响更为深远。当微软还在为ms-word大喊大叫的时候,visualwriter已经不声不响地打进畅销软件排行榜前20名。

或许,ms-word对ws的宣传攻势反而为visualwriter扫清了障碍。人们从微软宣传中得知“文字之星”即将退场,但亲眼目睹的换代产品却是visualwriter。在这种氛围之下,微软公司称霸字处理软件的努力又一次付予了东流水。等到1984年,美国市场字处理软件销售统计表明:visualwriter和同样采取上门推销战术的wordperfect分别占有30%和25%的份额而雄踞前两位,wordstar暂时还据有10%的领地,而可怜的ms-word,花费如此巨额财力和人力“轰炸”之后,只获得可怜的5%的份额。

两次出击,无功而返,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在应用软件领域似乎很不走运,只好再次定出新目标,祈盼着奇迹的降临。

阅读游戏开拓者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