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庞朴作品:黄帝与混沌(六)有熊与有夏
黄帝亦号有熊,传说是有熊国君少典的次子;有熊,据说即後来河南新郑县1(1《史记.五帝本纪》三家注)。此说大约起自汉代,先秦文献无所见。汉人当亦非信口开河,而是按往旧造说,有着传说的或文字的根据。
我们现在综观各说,也有许多根据,足以揣测有熊或即有夏,黄帝神话和鲧禹神话同出一源,或者本是一套神话,因不同的现实要求,演变成两个英雄系统了。
鲧禹治水的故事,众所周知。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死後怎样,传世的说法不一:
鲧死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2(2《归藏.启筮》)
昔尧殛鲧於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羽渊。3(释文曰:熊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3《左传.昭公七年》)
鲧之羽山,化为黄□(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入於羽渊。□(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束皙《发蒙纪》面:鳖三足曰□(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4(4《史记.夏本纪》正义)
这里的龙、熊、能、□(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当是一个物名的讹变。据说禹也与这种动物有关:
禹治鸿水,通辕山,化为熊。5(5《汉书.武帝纪》师古注引《淮南子》,又见于《绎史》卷十二引《随巢子》)
考虑到鲧名从鱼,以及禹和禹子启在传说中都是剖坼而生,可以推定夏人相信其先祖出於卵生的水族(参闻一多《天问疏证》)。据此,则鲧死後所化的,也应该是水族,即□(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或能;至于龙,当是能的音变,而熊无疑是□(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的形变。
鲧死化为三足鳖的□(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鲧名一作鳏,鳏,昆也6(6《尔雅.释名》)。因此可以设想,鳏,当即是□(吴按:鳏字去鱼),或□(吴按:上二小口中一八下丰)或□(老吴按:上下毛),亦即是□□(吴按:天鼋之青铜器铭文),是神化了的渡河革囊;鲧死所化的□(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也正是此物。这一推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据,即《天问》的“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天问》於问天十一事後,接着问的便是鲧禹治水的事。鲧之治水,被认为是听从了鸱龟的谋略。鸱龟是什么?就是前已说到的可负人而行的□(吴按:虫隽)龟,也就是俗称的兹夷;南人用它来称呼西北人称之为浑脱的革囊,见诸文献则成了鸱夷。鲧化为□(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的传说,和鲧听从鸱龟的传说,是相通的,都表明他是□□(吴按:天鼋之青铜器铭文)族的英雄。禹化为熊,亦应作如是观;他所通的那个辕山,很大的可能就是轩辕山。
另外,我们知道,夏族人以参星为族星。“初昏参中”,被《夏小正》定为正月的指示星象。参星在《夏小正》中四次被提到,历记其见伏与晨昏中天的月份,斯为夏人授时星象无疑。参星一名实沈;实沈的意思不可解,要之或与水有关。参星相当于猎户座,其状如巨龟;龟首位置有三颗小星,为觜宿,一名觜□。觜□,显然就是搬上天的□(吴按:虫隽)。觜□只有三颗,所以鲧所化的□(吴按:能字下有三点水),也只好是三足,倒是很有趣的。
继鲧的禹,靠应龙的帮助取得治水胜利。《天问》说:“应龙何画?河海何历?”注者说,应龙是有翼的龙;禹治洪水时,应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这位帮禹治水的应龙,据说在黄帝战蚩尤时,也帮了大忙: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1(1《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使应龙杀蚩尤於凶黎之谷。2(2《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皇甫谧《帝王世纪》)
应龙原形为何物,今已不可详考。但透过应龙可以看见禹和黄帝有关系,是肯定的。闻一多已发现,“传说中禹事多与黄帝相混”,并举有五事为证3(3见《天问疏证》),惜未及应龙事。我以为,应龙是一重大线索;通过它,可以设想,黄帝战蚩尤的故事,也正是鲧禹治水的故事,是治水故事的政治化!4[4鲧禹治水故事,本亦集大成产物。先是有共工为水害的神话,“共”就是:洪“,共工或曰与高辛争为帝(《淮南子.原道》),或曰与神农(《雕玉集》引《淮南子》),或曰与祝融(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或曰与女娲(《路史.太昊纪》),或曰与颛顼(《淮南子.天文、兵略》、《史记.律书》)或曰与禹(《荀子.成相》)。这说明,洪水为害和被治的事,几乎无代无之。这些故事终於塑造出一位大禹来。]
黄帝战蚩尤的神话,说法颇多。真正保有原始神话意味的,大概推《大荒北经》所记。那里说,黄帝先派应龙攻蚩尤,“应龙畜水”,蚩尤纵大风雨,未胜;又派天女魃止雨,雨止,遂杀蚩尤。应龙和魃因之都没能再回天宫,从此人间乃常有涝旱之灾。
“应龙畜水”一句,颇为费解。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在引用《山海经》时,乾脆把它删去;《帝王世纪》说应龙杀蚩尤,也不说用的甚麽战术。其实这一句十分重要。有了它方可看出,应龙和魃之战蚩尤,用的是两种不同的乃至对立的战术。应龙蓄水,蚩尤则纵大风雨,使之蓄不胜蓄,所以不能胜。女魃反其道而行之,用止雨法,遂杀蚩尤。
我们只要能暂时忘记一下正史中黄帝战蚩尤故事的政治色彩,想一想《山海经》的这一说法,是否会发现,所谓战蚩尤,其实是战洪水?蚩尤呼风唤雨,应龙畜水以求胜,这不是治水传说中的鲧窃息壤、堙卑增高,或者更像是筑堤壅防么?女魃所施的反畜水的止雨法,那就是和壅防不同的疏泄了。夏禹传说常与黄帝传说相混,其根本的原因,大概正在於此。
《山海经.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礼记.祭法》说:“夏后氏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都肯定鲧禹为黄帝一系。仔细分析神话的结果,似乎更应肯定,他们不止是一系,而且根本是一人,是一个神话的不同演变。
古史辨派已证明:禹是西周中期起来的,尧舜是春秋後期起来的,黄帝之起更後。禹和洪水传说有关,所以得到商周的共同尊敬;尧舜之起显然是为的驾乎禹上,所以有禹父为尧臣并被杀之说(鲧究竟被尧杀还是被舜杀,《左传》已说不清楚)。黄帝之起,又为着驾乎尧舜而上之,实际上是要恢复禹的权威。所以,禹的故事乃翻新成黄帝的故事,政治色彩更浓,神话气味更少,因为时代毕竟进步了。
阅读股痴在1997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