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是继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后在欧洲兴起的又一世界性超级帝国,无论从所辖疆域,还是从其所统治人口来看都远远超过这两个
欧洲超级帝国。至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英帝国已占据遍布世界五大洲,约占世界总领土面积1/4的地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
真正的世界大帝国,其势力范围曾涉及现在的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埃及、苏丹、索马里、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孟
加拉、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尼日利亚等二十多个国家。
大英帝国是各超级帝国中唯一一个从海岛起家的,也就是唯一一个以海军为主开拓疆土的超级帝国。大英帝国的起家并不是像马其顿帝国
、蒙古大帝国那样迅猛地在短期内凭借其势不可挡的铁骑,以摧枯拉朽之势建立起大帝国。它的建立过程与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方式
有些相似,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对外扩张、殖民的过程。先是在欧洲打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法国,就像罗马帝国在创建之初打败迦太基一样,
确立了在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洲――欧洲的霸主地位,然后向世界各地,主要是亚洲扩张自己的势力。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对外侵略战争后,
终于确立了大英帝国的历史地位。
大英帝国的发源地不列颠岛是亚欧大陆西部大西洋中的一个最大岛屿。这一岛屿上的原有居民是伊比利亚人。到了后来,欧洲大陆上凯尔
特人各个部落纷纷漂洋过海,登陆不列颠岛,逐渐成为岛上的主要居民。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由于岛上凯尔特人对欧洲大陆上凯尔特人(高卢人
的支持,恺撒大帝决定亲率罗马大军对不列颠岛进行征伐。公元前55年夏季,恺撒亲率两个军团和80艘运输船,向不列颠岛进军。这次进军罗
马军队仅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由于后续供应给养的船只遭遇狂风未能接近不列颠岛,恺撒与岛上的布列吞人以议和结束了此次征伐。第二年
,恺撒又亲率五个军团罗马士兵,乘800艘战船再次兵临不列颠岛。虽然布列吞人在他们的杰出首领卡西维罗尼斯的率领下,对罗马入侵者进行
了殊死的抵抗。但在恺撒大帝率领下的强大的罗马军团面前,他们也只能接受战败投降的结局。在接受了布列吞人交出人质,归顺纳贡的条件
后,恺撒率领罗马大军撤离了岛屿。因为国内的斗争不允许恺撒在此投入过大的精力。
罗马帝国最终完成对不列颠岛屿大部分的征服是发生在公元83年,也就是在凯撒大帝出征不列颠岛近100多年之后。
罗马帝国新任皇帝克劳狄为树立自己的威信,决定亲率大军出征不列颠岛。罗马军队在初始的战争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随后岛屿上的各
个凯尔特人部落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岛上居民与罗马军队进行着殊死的拉锯战,每次战役后,罗马军队都向岛内更深入地前进了一步。公元83
年,岛上各部落组成联军,与罗马军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决战。结果为时已晚,罗马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终于完全将凯尔特人各部落打败。
除了荒凉的北部和西部的山区外,罗马军队占据了不列颠岛的大部分地区,直至300年后他们主动从这一岛屿撤离。
公元4世纪,从遥远的亚洲蒙古高原上冲入欧洲的匈奴人打破了欧洲的平静。欧洲的日耳曼人首先成了匈奴人打击的目标,东哥特人并入匈
奴人,西哥特人战败后,进入罗马帝国境内避难。而另一些原始落后的日耳曼部落,主要是朱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无处逃身,纷纷漂洋
过海,进入不列颠岛,开始对不列颠岛的征服。这些日耳曼人的入侵,无疑会与当地的罗马驻军发生军事冲突,而此时原来不列颠岛上的凯尔
特人各部落却并未帮助罗马驻军抵御日耳曼人的入侵,而是揭竿而起,掀起了驱逐罗马占领者的起义。尽管罗马帝国非常想维持对不列颠岛的
占领,多次派遣大军入岛作战,但终究不能再恢复岛上的原有秩序。公元407年,罗马驻军终于全部撤离不列颠岛,从而使英国结束了罗马占领
时代。
罗马时代结束,不列颠岛并未能恢复和平,而是进入了新一轮的厮杀。这种厮杀战争表现为岛上原有凯尔特人各部落之间,凯尔特人与入
侵的日耳曼人之间,以及侵入岛屿的各个日耳曼部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战争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半世纪。最后日耳曼人取得了胜利,在公元7
世纪初,建立起7个日耳曼人小王国。在东南部,朱特人建立肯特王国,在肯特王国的西部和北部,撒克逊人建立起威塞克斯、苏塞克斯和埃塞
克斯3个王国,更往北面,则是由盎格鲁人建立起东盎格鲁、诺森伯里亚和麦西亚3个王国。
在此期间,不列颠岛南部的凯尔特人逐渐地与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英格兰民族。而岛屿北方的凯尔特人则逐渐
演变成今天的苏格兰人。因此,从血统上来看,英格兰人与今天的德意志人(古日耳曼人的后裔)更加相近,而与法国人(古代高卢人,亦称凯尔
特人)要远一些。
和中国战国时期一样,从公元6世纪英国开始了战国时代,各个小国互相征伐,合纵连横,最终形成现代的英格兰民族。
最先称雄的是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国,在国王埃塞伯特的带领下,肯特王国从罗马教廷引入基督教,并把它作为向外征服的一种工具,确
立了肯特王国在七国中的霸主地位。埃塞伯特之后,由他的女婿埃德温继任国王,肯特王国继续着它的光荣历史,国内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
。但这种景象并未持续多长时间,公元633年,麦西亚国王潘达与北威尔士布列吞国王卡德瓦伦结成同盟,共同进行与肯特王国的战争。在唐卡
斯附近的一次会战中,由埃德温率领的肯特军队大败于盟军,埃德温也兵败身亡,其首级被悬挂在陷落的约克城城墙上示众。从此,肯特王国
的称霸时代结束。
肯特王国没落后,各王国之间为争夺霸主地位又进行了几十年的厮杀,先是诺森伯利亚王国占据优势,消灭了卡德瓦伦率领的布列吞人军
队。在以后的战争中,麦西亚王国逐渐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在它的两位国王埃塞尔鲍德和奥法各自40年的统治下,麦西亚王国逐渐兼并肯特、
苏塞克斯等各个小王国,第一次地将英格兰地区统一起来。因此,奥法也可以称为英国的“秦始皇”,被后人尊称为“奥法大帝”。
奥法死后,麦西亚王国逐渐衰落,而撒克逊人的苏塞克斯王国在其英明的国王埃格伯特领导下,逐渐强大起来。公元823年,埃格伯特率领他训
练有素的王国军队大败由麦西亚国王艾兰顿率领的军队,夺得英格兰霸主地位。公元829年,埃格伯特将麦西亚王国全部征服。接着埃格伯特又
挥师直指另一盎格鲁人王国诺森伯里亚,此时,这一王国正为争夺王位而发生内讧。埃格伯特大军一到,诺森伯里亚军队不堪一击,纷纷投降
。这样,继奥法的麦西亚王国之后,埃格伯特的苏塞克斯王国又重新统一英格兰地区。
重新统一的英格兰并未平静,而是又遭到了新一轮的海外入侵,这是不列颠岛继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之后,第三次遭到欧洲大陆人的入侵。入
侵者是北欧的丹麦人。
苏塞克斯王国成为抵御强敌入侵的一支重要力量,公元871年1月,由苏塞克斯国王埃塞尔烈德和他的弟弟阿尔弗雷德率领的苏塞克斯军队
与丹麦军队在阿什公进行了一场会战。结果,丹麦军队尝到了在英格兰的第一次失败。阿尔弗雷德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异常神勇,深得广大将士
的尊敬与爱戴。
埃塞尔烈德国王不久因病去世,24岁的阿尔弗雷德临危受命,登基成为苏塞克斯王国的新国王。但在与丹麦人的战争中,阿尔弗雷德却战绩不
佳,在威灵顿的一战中遭到惨败。阿尔弗雷德无奈便与丹麦人讲和,用重金和屈辱的和约换来了双方的五年停战协定。
五年停战期限过后,丹麦人的新首领格斯洛姆又策动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地对苏塞克斯的征服计划。格斯洛姆将军队分成水、陆两路开始了
对苏塞克斯王国的进攻,阿尔弗雷德又以赔款的方式与丹麦人讲和,格斯洛姆虽然接受了赔款,但却将埃克塞特城收入自己的囊中。从海上进
犯的丹麦军队却没有陆路上的运气好,在可怕的暴风雨的袭击下,120艘丹麦人战船沉入海底,5000多名士兵因而丧生。
公元878年1月,在苏塞克斯的撒克逊人正进行传统的宗教活动时,丹麦人乘机发起了进攻。苏塞克斯军队很快被击溃,许多将士阵亡,剩
下的又有一部分开小差离开军队,逃回家乡,或者逃回海外。阿尔弗雷德虽然处于十分惨劣的困境中,但他仍坚定信心,坚持领导臣民们与敌
人进行着战斗。至4月,苏塞克斯军队在德文港与丹麦人的战斗取得了一次小的胜利,杀死800多丹麦人,并且缴获了丹麦人一面战旗。这次胜
利虽小,但极大地鼓舞了身处逆境中的苏塞克斯军民,他们知道了他们的国王还活着,还在顽强不屈地领导着抗击丹麦人侵略的战争。很快,
有许多战士又回归王国军队,阿尔弗雷德国王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开始酝酿与丹麦人的决战。
在伊桑敦(今埃丁顿)的丘陵地区,阿尔弗雷德率领王国军队与丹麦人进行了一场残酷的决战,最后丹麦人被彻底打败,逃向远方,苏塞克
斯军队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经过了14年的停战,不甘心于失败的丹麦人又发起了新一轮对苏塞克斯王国的入侵。阿尔弗雷德再次率领他的臣民开始了抵抗丹麦人的战
争,在一次战斗中,丹麦人首领黑斯顿的妻子和两个儿子被苏塞克斯军队俘获。阿尔弗雷德并未加害他们,而是将他们交还给黑斯顿,黑斯顿
对此深为感动,停止了与苏塞克斯王国的战争。
公元909年,阿尔弗雷德去世后,丹麦人再启战端,在阿尔弗雷德之子爱德华的率领下,英格兰军队抵挡住丹麦人的进攻,并且发起了反攻
,将疆域向北推进到亨伯河。爱德华之子埃塞斯坦继任王位后,继续进行着收复被丹麦人占领的英格兰领土的战争,消灭了一些丹麦人的小王
国,并且攻占了著名的约克城。至埃德加任国王时,丹麦人占据的地域已全部被英格兰人光复。公元973年,埃德加正式加冕英格兰国王,标志
着英格兰王国的正式形成,也为将来大英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埃塞列德继任国王后,英格兰王国国势开始衰落。公元980年,丹麦人又
重新发起对王国的战争。至公元1016年秋,丹麦人在其王子克努特的率领下,对英格兰进行了大举进攻,最终克努特获得成功,在“贤人会议
”的举荐下,成为英吉利国王。英格兰人再一次受到了异族的统治。
公元1020年,克努特又继承了丹麦王位,后又兼任了挪威和瑞典的国王。但在公元1035年,他年仅40岁时,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两
个儿子也在他死后相继病死。丹麦人在英格兰的首领西塞克斯公爵戈德温将前英格兰国王埃塞列德的次子爱德华推举出来,继任国王。英格兰
的王权表面上恢复到英格兰人手中,实质上戈德温却控制着朝中的大权。爱德华是埃塞列德与欧洲大陆上的诺曼底公爵之妹艾玛所生之子,继
任之前正流亡在诺曼底公国。公元1051年,爱德华在宫中诺曼底军人的帮助下,发动兵变,迫使戈德温流亡欧洲大陆的佛兰德。戈德温流亡佛
兰德后并不甘心于失败,而是在他的儿子哈罗德的支持下,从佛兰德率领一支军队杀回不列颠。公元1053年,戈德温在重掌英格兰政权7个月后
去世,哈罗德继承了他的权力,开始把持朝政。至1066年,哈罗德在一次乘船出海巡视的途中遇到了暴风雨,他的船只被吹至法国海岸的蓬蒂
厄公国,哈罗德被扣留起来,用以索取巨额赎金。这时在英格兰历史上又一著名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诺曼底公国公爵威廉。威廉将哈罗德引渡
到诺曼底宫廷,威廉向哈罗德提出由他继承英格兰国王,封哈罗德为伯爵,占有西塞克斯全境。深陷囹圄的哈罗德无奈答应了威廉的要求,重
新回到英格兰主持朝政。但不久他即死亡,临终前向“贤人会议”推荐由另一年轻勇敢的顾问哈罗德担任国王,“贤人会议”通过由年轻的哈
罗德出任英格兰国王的决议,哈罗德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隆重地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哈罗德就任国王的消息传到欧洲大陆,引起了两个人的不满,一个是得到挪威国王支持的陶斯提格,他是哈罗德的兄弟,另一个就是诺曼
底公爵威廉。他们积极组织兵力,渡海到不列颠来争夺王位。哈罗德也对外敌的入侵进行了积极的准备,组织了一支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军队,
抵御外敌入侵。
阅读超级帝国的兴衰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