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秦南终于放了心,但又感到失落,即使自己离开,也不会影响到他们什么,看来以往是自己高估自己了呢,没了谁地球还不是照转不误吗?
“第二件事呢?”看到秦南的目光逐渐飘渺,晓川决定把她拉回到现实中来。
“哦,第二件事,你可以做若初的教父吗?”秦南知道秦北是个基督徒,所以他的孩子一定是要接受洗礼的,况且,这个孩子即使没有父亲,多一个人守护也不是一件坏事。
(bsp;“责无旁贷,这是我的荣幸。”晓川毫不犹豫,掷地有声。
秦南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好吧,那就请若初的教父为她起一个英文名字吧。”
气氛轻松了起来,秦南知道即使自己现在死了,这个孩子也不是无依无靠的了,分娩前的担心现在终于可以化解。
“既然这样,我就不客气了,叫什么呢?”晓川再次走到了若初的小床旁,看着她的小脸,脑中用力地在搜索可爱的女孩名字,想了一个又一个都觉得不合适。
看着看着,忽然感觉这不是活脱脱的一个小秦南吗?于是脱口而出:“就叫sabrina吧。”
秦南一愣,随即笑着摇头,这不正是自己的网名,那个时候晓川还是“亨伯特”,每当他叫自己“洛丽塔”的时候,秦南就气急败坏地纠正他,没想到他给女儿起的竟是这个名字。
“萨宾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人物,当时起网名正好在看这本书,相较于特雷莎,秦南更喜欢她,于是就起了这个名字,这么多年也没想着换一换,不过现在想一想,自己和她的命运竟是有几分相似。
对爱情都是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人。对于托马斯来说如果特雷莎象征的是生命中的“重”,那么萨宾娜则象征着“轻”。
更巧合的是萨宾娜也是远离所爱,流亡美国,最后等到的是托马斯车祸死亡的噩耗,其实秦南不知,她的所爱秦北也遇到了和托马斯一样的车祸,只是,他死里逃生而已,这个名字还真是契合她的命运。
“怎么,不好吗?还是不舍的把这个名字让给我们的小天使?”见秦南良久没有说话,晓川不解地询问。
“哪里,我真担心你叫她洛丽塔,只要不是那个,什么都好。”秦南开起了玩笑。
“你怎么这么了解我,我还真想叫那个来着。”晓川佯装惊讶,秦南笑得璀璨起来。
美丽的萨宾娜,叛逆的萨宾娜,为了爱不顾一切的萨宾娜,若初未来的命运是怎么样的呢?恐怕冥冥中早已注定了吧。
第1卷评第一最好不相见
谨慎的文学态度,评《第一最好不相见》
文胡德理
四月初九日,与《第一最好不相见》的作者聊。
与她相识因为喜欢她的作品,但聊的内容却和文学无关,只是家常的话,譬如当地的天气、特产,个人的性格、喜好,唯一与文学沾边的好像只有果戈里先生,也泛泛的说,说先生的诞辰,为人,不谈他的作品,不谈文学。两个小时过的很快,话说的也不少,整理出来可以做贻笑大方的范本,好像市场上两位主妇,连中午吃的食物如何做法都解释详细。
也许是我们刻意避开文学的话题,因为彼此不了解,“文学”属于灵魂深处的东西,如果陌生的两个人见面就聊,把文学降到俗,自己也俗。谈话将要结束,约好下次有空再说说话,好像有默契,最少我觉得是,彼此已经了解许多,潜台词是“下次再聊文学吧”。她的时间很紧,与我作别时有些仓促,把“拜拜”的汉语英译写成“白白”,其实大家都懂,网络上约定俗成绝不追究,不料,她却向我连声道歉,说“大意了”,还在消息窗口留下落汗的卡通脸谱。
我就笑,说她,“不像你,怎么突然这么谨慎?”本来匆忙作别的她,又发来一段消息,“对于文字,必须持有谨慎的态度,否则文字会逐渐离你远去”。这是我和她第一次关于文学的最直接的对话,也是后来彼此之间的对于文学交流的开始。有了之前的铺垫,我们交谈时不再家常闲话,直接面对文学话题,面对彼此的作品,尤其是她的《第一最好不相见》。
读书,先读文字。我之前与作者交流时提到过,她对文字的认识,可以总结为“谨慎的文字态度”。“谨慎”评价人物,大家眼前立刻出现一位拘谨严肃不苟言笑的人物形象,但评价文字切不可如此,“谨慎的文字”是对作者文学态度的肯定,与行云流水,妙笔生花……这些褒奖文笔优美的词语非但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本作写女性,我就拿女性作比,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如果不修边幅,拉里邋遢,不能算美;反之,一位相貌平常的女子,若画眉修黛,举止得体,也可登得大雅。行云流水的文风,算作天生丽质的容貌,文字好比妆点,谨慎得体,可令其发挥的淋漓尽致,若不然,则貌如貂蝉西施,也难动帝王将相心。
本作通篇,用字,每字必斟酌,语气词,助词,数词,等等细枝末节处,也毫不赘言,好像高山流水,虽九曲十八弯山路崎岖亦无阻滞;字如是,标点也如是,“句、逗、引、省”亦可把平常一句话,转折为跌宕起伏的云里蟠龙。
文字美,是妆,是态度,行文潇洒则是风骨,是笔力。笔力深厚者,行文如泼墨山水,挥毫间,千山万水皆在方寸地。该作虽未及大家,但“起接转承”中规中矩运用自如,写人物,从容貌起,身形起,聊聊数笔,先勾轮廓;与故事接,与景物接,与情感接,身份背景跃然纸上;再因事而怒,而喜,而悲,或因人思,因人动,触景生情,笔锋稍转,个性昭然;承时如水,悄然无息,但觉时,人物已然融入故事,融入读者思绪。
行文如风,却不能吹走魂魄,文章没有魂魄,一如行尸走肉。文章的魂魄,即主题、立意,浅显的说,创作初衷,创作目的,文章所要表达给读者怎样的内涵,是社会责任,家庭伦理,还是情感纠葛……大多数文学创作者会通过文章表达相应的主题,哪怕没有,只是博读者一笑,也是有目的,让读者轻松也是目的,所以说文章之中蕴藏主题不难,难在哪里?难在表达。
文章稍欠火候,前半部分长篇累牍描写人物身世,叙述故事情节,后半部分抒情,拿人物空悲切,拿故事表现社会主题,生硬时,好像囫囵吞枣。平常文章,读者随情节发展,随人物景况,或喜,或悲,说明主题与情节联系紧密,但书放下,一切情绪立即消失,因为故事结束,情绪也嘎然而止。文章精妙,轻轻松松一篇文,读罢,无动于衷,转而见事,见人,见景,方才潸然,方才不禁,方才大悟。三种主题表达,第三种最难,也是所有文学创作者追求的目标。
本作早已脱离主题表达的第一种情况,客观的说,介乎于第二和第三种之间。一对离散姐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两种互相排斥的价值观?
阅读第一最好不相见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