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话:《何宅风云》因出版原因,暂不将结局贴上。现起张贴第二部《血江南》,希望大伙还能支持~
捕凶者说ii之《血江南》
文/陶子
一
黎明,天蒙蒙亮,街市空空荡荡。
赵二是桐山镇起的最早的人,无论数九寒冬,他总是第一个把客栈的糕点一一加工好,抹干净蒸笼,等待早市来卖。
桐山镇处在安徽与江苏交界,穿过了桐山镇,便可到达江苏境内。也因如此,每天都有南下北上的大批人流出入小镇,导致人口不足一百的桐山镇上,竟开了十家客栈,赵二所在的喜来客栈也是其中一家。
喜来客栈正对着一座牌坊,赵二手脚勤快,一会儿功夫就包完了大半笼的包子。他稍一抬头,忽见牌坊旁闪过一抹黑影。
赵二狐疑,心道:难不成这么早就有客人到镇上了?
手里的活儿没停下,他探头向牌坊望去。一看之下,手里的面团却掉了下去,赵二像是傻了般盯着前方,一对眼珠子瞪得极大,就差没有掉出来――牌坊下,一具身体正在向他靠近,一步一步,由远及近。
这一刻,迎面来的哪怕就是狼是虎,也比眼前那东西要好上几倍。
晨曦过暗,暗得赵二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视线前方站了一个“人”,只是那“人”项上无首,竟是靠身子硬生生地支配着四肢,僵硬而来。
此时,那半人半尸的怪物所处位置与赵二不足二十丈,它突然停下,虽然没了头颅,却让赵二深感自己正被它盯着。
“僵尸!无头僵尸!”
赵二顾不上店外的包子铺,撒腿就往店堂里跑,回头看时,只见那无头怪物也朝着店门的方向冲。赵二被吓得面无人色,猛地关门,拴上门拴,又推来桌子抵住,自己则躲在墙角瑟瑟发抖。
时间分明只过了片刻,他却像已煎熬了一个时辰。许久没听外面传来声响,赵二猫腰走到门口,将耳贴上大门,不料门竟又从外被“咚咚”敲响,他咽了口唾沫,拉开门栓,开了条小缝向外瞅,一看没人,心下大惊,立即又把门重重关下。
“喂!你这小二怎么做生意的?竟让客人吃闭门羹,快开门!”
敲门声再度响起,听那叫门的声音像一个孩子发出的。赵二没办法,只得又一次把门打开。
视线所及,是一位宛若兰芝的俊秀男子,清瘦但却挺拔,精致的五官中,数那双丹凤亮目最为特别,带着些许高傲。令人看了,情不自禁甘愿臣服于这目光注视下。
“您是……周先生?”
赵二那一问糊涂了周忘杨,还未开口,却已被小童抢先。
“知道是我家先生还不早把门打开?你倒好,还把人关外面。”
赵二摸摸脑袋,心道必是自己刚才太过紧张,开门时只顾看前方,没注意到敲门的是个个头儿不高的小鬼,他连连致歉,把人引进店堂休息。
随周忘杨一同进店的,除了那小童外,还有另两名男子。一个看来三十多岁,腰上配刀,赫赫威严;另一个则是普通书生打扮,斯文儒雅,背上的竹箱内还支着一根竿子,竿上吊灯,应是读书时拿来照明用。
四人一同坐下后,周忘杨先问:“小二哥莫非以前见过我?”
赵二麻利沏茶,答道:“您忘了,几年前,您到这桐山镇,也是住在我们喜来客栈。”
也是在这样一个初春,赵二记得有位客人独自坐在店堂一角,桌上搁了一把古琴,他长得那样俊俏,却十分忧郁,独自一人,只饮酒不说话。
赵二上前闲扯,问他要去哪里。那客人抬起头,一双丹凤亮目如星般璀灿,可与之对视,却发现那目中满是忧愁,完全一幅黯然神伤的神情。
那客人说,天下之大,走到哪里算哪里吧。接着他便凑起他那把古琴,琴音无比动听,却悲怆哀怨。
周围有人认出他来,人们议论说:“那不是周忘杨么?平阳子座下的四徒弟。听说他抚得一手好琴,脑子又聪明,在苏州屡破奇案。”
握着手中温热的杯盏,周忘杨只记得自己是二十岁那年离开苏州,时光如梭,转眼间竟已隔了五年。
正回味着,桌上就已放满了酒菜,赵二一边上菜一边道:“这些东西都是有人订下,款待先生的,还请各位慢慢享用。”
圆桌一侧,配刀的男子道:“小四,算来这已是第五家了。”
周忘杨自顾自喝茶:“冰龙大哥,不必忧心。有人替我们一路结帐,岂非惬意?”
另一侧,书生装扮的青年也坐不住了,问:“小二哥,是不是有人在我们到前,为我们结了房钱?”
“对啊。”赵二回忆道,“昨日,有支镖钉在客栈内梁上,附了一张字条、一张十两的银票,说是明天会有位姓周的公子和他的朋友此投宿,让小人好生招待。”
洛阳至此,周忘杨一行不断受人恩惠。总有人抢在他们之前,在客栈预付了钱,招待几人。
“这位朋友对我们的行程了如指掌,出了桐山镇,就进入江苏境内,我看这幕后人也差不多该显身了。”周忘杨不以为然,既然有人付账,他也乐得把好酒好菜往肚里装。
身侧,书生模样的青年面露担忧,道:“无缘无故,为何会有人在我们身上投银子?也不知是敌是友。”
“小惠,你怎么这么矫情啊?”小童拍着桌子叫,“要是不想别人替咱们付钱,那你折算一下,把你那份转还给我家先生好了,数目就从你欠他的一百两里扣。”
见惠若林真的拿出纸笔清算,周忘杨哭笑不得,打断他道:“零钱收着麻烦,你欠我的银两,等你攒够了一次还清吧。”
若林“哦”了一声,收了纸笔。
他知道周忘杨的脾气很烂,诸多要求是近乎无理的,但他的心肠很好,只是表面看起来冰冷一点罢了。
在洛阳时,如不是因为周忘杨的介入,自己的外甥女或许依旧活在暗无天日的井里,何府内的亡魂也无法超脱……
对周忘杨的感谢,若林最惦记的就是那一百两的报酬。他一个两袖清风的读书人自然没有那么多钱,只好跟来苏州,攒钱来还。
阅读周郎周郎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