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继位后,对辅助他发动政变的功臣多有贬斥,这和姚崇也有很大的关系。姚崇担任同州刺史时,张说曾因旧怨,唆使赵彦昭弹劾他。姚崇拜相后,张说非常惶恐,到岐王府中暗通款曲。一日,姚崇在退朝后故意落在后面,并在唐玄宗询问时称有足疾。玄宗问道:是不是很痛。姚崇答道:我心里担忧,痛楚不在脚上!岐王是陛下爱弟,张说是朝中辅臣,他秘密出入岐王家中,恐怕岐王要为张说所误,所以我很担忧。唐玄宗因此将张说贬到相州。
魏知古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荐,后与姚崇并列相位,对他略有轻慢。姚崇便排挤魏知古,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到洛阳主持选官。魏知古非常不满。姚崇之子趁机请托于魏知古,被魏知古告知玄宗。玄宗假意问姚崇道:你儿子才能如何?现在何处?姚崇揣知玄宗的心意,便答道:臣有两个儿子在洛阳任职,欲望很多但不谨慎。臣早年曾有恩于魏知古,他们一定是借此请托于魏知古。唐玄宗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却有负于姚崇,欲罢免他的官职。姚崇道: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陛下却罢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唐玄宗虽然作罢,最终还是将魏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刘幽求、钟绍京也都因为姚崇的弹劾而遭到贬黜。姚崇曾问紫微舍人齐浣:我为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婴吗?齐浣道:管仲晏婴所行政策虽不能传诸后世,但在他们执政时期却能一直保持。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从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那我是个怎么样的宰相?齐浣道:您是个救时之相。意思是说姚崇只是拯救时弊的宰相。姚崇大喜,拍腿而言道:救时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唐玄宗将要巡幸洛阳时,太庙突然崩坏。宋璟进谏道:陛下三年服丧未满,不可离京巡幸。发生灾变,是上天用以警诫的,陛下应停止东行。唐玄宗又询问已经罢相的姚崇,姚崇道:太庙原是前秦时期修建的宫殿,后被隋文帝改为太庙,又被大唐所袭用,已存在近三百年。高山若有朽坏也会崩塌,何况木料。这次太庙崩坏只是凑巧与陛下东行碰到一起,不是因为你要东行才崩塌的。陛下因关中歉收,粮运劳民,才东幸洛阳,这是为了百姓。东都百司都已做好迎驾准备,陛下停止东行,岂不失信于天下。依臣之见,陛下继续东行,至于太庙,让人修理就是。唐玄宗大悦。
张说曾与姚崇一同担任宰相,但常发生矛盾,对他怨恨很深。姚崇临死时,嘱咐儿子道:我死之后,张说出于礼节,一定会来吊唁。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你们就会有危险了;如果他看了,你们就将他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神道碑。你们得到碑文后,马上誊写,呈报皇帝后立即雕刻。张说一定会后悔,必会索回碑文,你们就告诉他已经呈报皇帝。姚崇死后,张说果然跟他料想的一样,为他写了碑文,给他很高的评价,但随即后悔,派人索回,说是需要修改。姚崇之子告诉来人,碑文已通过皇帝审阅。张说知道后,懊悔的道: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叮咚,第二名谋士海瑞,武力56,智力75,统帅62.政治75。”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有个名叫海俅的人,从福建迁移到了广州,海俅的重孙海逊子在明朝开国之初是广州卫指挥。海逊子的儿子海答儿于洪武十六年从军来到海南岛,就在琼山县落了户籍。海答儿的儿子海宽,中举后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有子侄海澄、海澜、海翰、海鹏、海迈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其他还有三人中过举人。唯独海瑞的父亲海翰无所作为,只是个廪生享受政府膳食补助的在学生员。海翰娶妻谢氏,谢氏于正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生下海瑞。海瑞出生四年后,父亲海翰便故去了。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的意思。
海瑞读书时,正是王守仁学说盛行的时期,王学的要点除了主要方面是唯心主义以外,还有提倡知行合一、理论和行动一致的积极方面。王阳明还提倡立诚,反对伪君子式的乡愿作风。这些对海瑞日后的为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之后,海瑞参加乡试,写了一篇治黎策,在这篇策论中,海瑞正对海南黎患不绝的现状,提出开通十字道路,设县所城池,中峙参将府兵备道的见解。此年,海瑞得中举人。嘉靖二十九年,海瑞上京城参加会试。在此期间,海瑞向中央朝廷上平黎策,再次重申了他的治黎策略。这一建议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这次会试海瑞落榜了。嘉靖三十三年,两次会试都没考中的海瑞决定放弃科举考试,同年闰三月,海南承宣布政使司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
海瑞教育学生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主张读书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该对上官随便下跪。他执教期间,有朝廷的御史到县学视察,其他教师都跪在地上地通报姓名,唯独海瑞长揖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
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看到这里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的不均之事,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这样,淳安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
淳安县的案件很多,海瑞明断疑难案件,深得民心。海瑞生活节俭,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浙江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胡公子的袋子,有金子数千两,海瑞把金子没收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因此没有把海瑞治罪。
严嵩的党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一路上威风凛凛,到处贪污勒索,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鄢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鄢懋卿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县霍与瑕的罪。霍与瑕,是礼部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当时,海瑞已提拔为嘉兴通判,因此事贬为兴国州判官,任职期间屡平冤假错案。嘉靖四十五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于是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明世宗朱厚熜晚年,不在朝堂处理政务,深居西苑,专心设坛求福。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获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一日,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明世宗读了海瑞的治安疏,十分愤怒,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愚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明世宗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的上疏,一天里
反复读了多次,感到叹息,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嘉靖四十五年秋季,明世宗生病,心情郁闷,召来内阁首辅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世宗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明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徐阶力救海瑞,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被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
阅读三国之召唤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