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鸿沟_冉魏霸业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32章 鸿沟(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冉闵沉声道:“与晋军的决战地点,朕欲放在这里——鸿沟。”/p

顺着冉闵的手指点着的地方,便能清晰地看到距离大梁城不是太远的鸿沟。/p

“陛下想要放弃阳武固山和尉氏这些地方,诱敌深入吗?”/p

“不错。朕左思右想,继续在阳武固山一线与晋军对峙,已经落了下乘!被动防守,不是我魏军的风格。以退为进,将晋军引到鸿沟进行大战才是王道!”/p

崔皓捋了捋胡须,点零头道:“鸿沟这个地方不甚宽广,没有一马平川的旷野,遍布丘陵河泽,地方狭窄,几十万的军队,无论如何在那里都是施展不开的。”/p

“不错。”王猛亦是赞同地道:“鸿沟,古称狼汤渠,北临万里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大平原,南接中岳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兵家必争的古战场。”/p

“据在楚汉相争时,刘项商定鸿沟和约,划鸿沟为界(楚河汉界),东面是项羽的楚西面属刘邦的汉。若是能把决战的地点放置在这里,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不过晋军的统帅,无论是谢安还是桓温都是当世之名将,他们不是傻子,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的。”/p

战国时的魏惠王为了战争需要,曾两次兴工,开挖了鸿沟。/p

它西自荥阳以下引黄河水为源,向东流经中牟开封,折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把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濮汴睢颍微汝泗菏等主要河道连接起来,构成鸿沟水系。/p

鸿沟有圃田泽调节,水量充沛,与其相连的河道,水位相对稳定,对发展航运很有利。/p

它向南通淮河邗沟与长江贯通;向东通济水泗水,沿济水而下,可通淄济运河;向北通黄河,溯黄河西向,与洛河渭水相连,使河南成为全国水路交通的核心地区。/p

鸿沟的开凿,为后来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条件。/p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充分利用了鸿沟水系和济水等河流,把在南方征集的大批粮食运往北方,并在鸿沟与黄河分流处兴建规模庞大的敖仓,作为转运站。/p

而这次冉闵想要将与晋军决战的地点放在鸿沟,就是看中了这个地方比较狭窄,不利于几十万的大军作战的缘故。/p

但谢安和桓温都不是傻瓜,反而他们都很聪明,有着远见卓识,他们不可能看不出来,冉闵这般欲擒故纵,放弃了阳武固山的防线,让他们把大梁城包围了,还诱使他们率兵追击到鸿沟去是一个大的阴谋的。/p

看着冉闵等人都愁眉苦脸的模样,秦牧笑吟吟地道:“陛下,臣有一计。”/p

“请讲!”冉闵顿时眼前一亮。/p

“谢安与桓温都是晋国的名将,战功赫赫。但桓温灭了成汉之后,拥兵自重,对于晋国朝廷时有不敬之举,所以备受建康方面的忌惮!故而统领六七十万军队的权柄,建康方面绝不会甘心放到桓温的手里的。”/p

“谢安呢?谢安练兵治军打仗都很有一套,就连卫峥都对他赞不绝口,自愧弗如。若是由谢安领兵,咱们的计划未必能够成功啊!”/p

秦牧摇摇头道:“自然也不能让谢安领兵都。谢安这个人,能力是有,但是资历和威望都远远不够,骤然掌握八万饶北府军,已经是东晋朝廷对他莫大的信任了,又立马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的话,相信,不只是晋国朝中的大臣不甘,就连各路晋军将领都会不服气的。”/p

“噢?那除了谢安和桓温,晋国的将军里面,还有谁有这个本事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p

“陛下忘了吗?可还记得长平殷深源乎?”/p

“殷浩?”冉闵傻眼了。/p

这时,在一侧的荀稷瞪着眼睛道:“秦大人,不会吧?这殷浩乃是我魏军的败军之将,晋国怎么可能放心再让他领兵与我军作战?这般规模宏大的战争,晋人岂能不慎之又慎?”/p

崔皓亦是道:“是啊。殷浩这个人我也听过!其早年以见识度量清明高远而富有美名,酷爱《老子》。殷浩隐居十年,不曾出仕做官,后来才接受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征召,拜建武将军扬州刺史。”/p

“但殷浩的本事着实一般,除了一张嘴,还有满腹经纶之外,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来他还有什么别的本事。”/p

秦牧闻言,又云淡风轻地笑着道:“这便是东晋政坛的怪异之处。国人皆清谈,有真才实学而出身低下,或者性格木讷,寡言少语的人往往不受重用,但清谈之士,就成了国士无双!似殷浩其人也是应运而生的。”/p

两晋之时,特别讲究门第观念血统出身。/p

如果出生于世家大族,不用自己怎么努力就可以得到显赫的官职,而如果生在平民家庭,则是不管你如何奋斗也几乎不可能进入上流社会,甚至连当个官的机会都没樱/p

不过就冉闵所知道的,有一个是例外,便是已故的东晋名将陶侃。/p

陶侃很的时候就死了父亲,全靠母亲把他抚养长大,母亲为了他能有一个好的发展,特别鼓励他去广泛结交成功人士,甚至剪掉自己心爱的长发为他筹集与朋友交往的资金。/p

陶侃明白母亲的一片苦心,不仅自己努力上进,对母亲也更是非常的敬重。/p

所以当他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到县里当了一个官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母亲弄了一坛子咸鱼捎回家,想让她老人家饱饱口福,却不想母亲不仅把鱼退了回来,还写信责备他不该损公肥私。/p

陶侃脱颖而出,以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伐张昌平陈敏讨杜弢征苏峻,安定广州镇守长江中游,不仅对东晋初年政治局面的稳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地,由寒门子弟跃而成为别人不能忽视的一股势力。/p

这些成就,与他严于律己不断进取是有很大关系的。/p

当然了,陶侃也不能完全是寒门的。/p

其父陶丹,孙吴时曾当过边将,官至扬武将军。/p

扬武,是杂号,地位不高。/p

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p

西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馀”,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斥。/p

姑且算陶侃出身寒门吧。/p

这能会道也是一种本事,对此,没人敢去质疑。/p

冉闵一针见血地问道:“如何才能让东晋朝廷用殷浩为晋军统帅?”/p

“这个不难。陛下岂不闻赵括之故事乎?”/p

阅读冉魏霸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