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没什么父子情深,连塑料的都不是,闻罪只是……想留个名声而已。
而且,他还没享受够,对他父皇的折磨呢。
“请二郎先做一遍四拜之礼。你出入宫廷这么多年,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只是一些细节要查缺补漏。”闻罪不是那种说话客气的人,但是偏偏面对戚一斐,他愿意披上伪装的外衣,假做自己就是面团一样的好脾气,“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东西都改了。”
戚一斐点点头,他虽不知道摄政王是谁,但对于摄政王的事迹倒是听过不少,特别是有关于摄政王是如何摒弃天和风气,重塑太祖之音的传闻。
天和帝喜奢靡,好随性,爱则欲其生,恨则欲其死,实在不是一个好皇帝。
摄政王却很是严苛,做事较真,谁也不能乱了规矩。
戚一斐大大方方的起身,往后几步,在足够宽敞的空旷之地,对着七皇子恭恭敬敬的做了一遍四拜之礼。
所谓四拜,在《童子礼》里,有着详细的记叙,不只是臣对君,子对父也会用到。
——一揖少退。再一揖,即俯伏,以两手齐按地。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即起。先起右足。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明代《童子礼》原文)
动作仪态,不可以操之过急,徐徐为之,方是尊敬。
戚一斐的动作,不好自夸多么善心悦目吧,但至少是行云流水,缓急得当,尊敬中也没有彻底失了自己的风骨。
和闻罪少时,躲在柱子后面,看到过的一模一样。
宫人都在艳羡的说,戚家郡王那才是朱履少年、公子风范,小小年纪便已出落的这般进退有度,可想他日春衫桂水之翩,谦恭礼乐之才。
忽而,耳边响起了戚小斐在书斋里时的少音朗朗:“《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夫子问:“何解?”
戚姓少年眼神狡黠,戏谑笑言:“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天下谁不知道子都的美呢?
闻罪想说,天下谁不知道二郎呢。
作者有话要说:最后几段的白话文翻译:
戚小斐念了一首诗经里描写子都的诗。
夫子问:这诗什么意思啊。
戚小斐瞎瘠薄说:这诗就是说,子都之美天下无人不知。
闻罪则觉得戚一斐才是最美哒。
*子都:一个古代的大美人!和潘安、卫玠等人齐名。
第11章放弃努力的十一天:
简单的礼仪教学,很快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比戚一斐预想中的还要快。
因为……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
阅读大限将至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