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_东北那村的故事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4(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胖媳妇一听更高兴了:“还是咱姐们处得好。”

老三临走时,三媳妇嘱咐说:“今天晚上让刘成回来,晚点儿不要紧,你就说我自己不敢在家,那柴火你就说咱们出车帮他拉回来。”老三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记下了媳妇的话。晚上都快十点了,老三和刘成回来了,老三刚一进门,媳妇就问:“你自己回来的吗?”

老三愣了一下说:“刘成也回来了,刚进家门,怎么了?”

“没什么,睡觉吧。”

不一会儿,就听见后院冲出来一个人,那不是别人,是张老大,别看腰不好,跑起来也不是一般人能追上的。张老大没往家跑,向村东方向去了。刘成在后面拿着刀追,他个子小,跑得也不快,过一会儿就回来了。老三听见了要出去看看,三媳妇不让。张老大心里纳闷:这事没人知道,怎么会这么巧?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是胆小的三媳妇搞得鬼。唉!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第14章老三

恶有恶报这话不假,在三媳妇陷害张老大后不久,自己就遭报应了。村东有个混混听说张老三小两口有点钱,小日子过得挺好,就时常晚上来他家,一呆就是十一二点钟,怎么说也不走,话里总是刺激老三,好像就要逼你翻脸似的。老三也怕他们闹事,就一忍再忍。可他没完没了,连续几天这样,还说借点钱花,不借就不走。有时就用话调戏三媳妇,或者动手动脚的,弄得两口子狼狈不堪。后来不得不借给人家八百块钱,借是借,这种借没有还的。这事只要开了头就没完没了。后来,老三还因为这事被人打的够呛,没人敢管,老三把车马也都卖了,两口子打算搬走。

可往哪搬呀?搬走了干什么呀?一系列的问题简直让人头疼,老三一想自己也够窝囊的,挺大个老爷们儿,让人欺负着,还得搬家。最后决定不搬了,其实主要也是没地方搬。可车马卖了,明年干点啥呀?三媳妇说:“先不着急,看看明年的情况再定,如果年头能好就再买车马,如果年头不好,就打点零工对付一年。”老三也没说什么。

第15章丫头相亲

日子过得很快,春节一过,小媳妇也能走出门,干一点轻活了,总算活过来了。小媳妇经过一场灾难变得更小了,瘦得皮包骨。张老大看着大丫忙里忙外,一天天的侍候两个病人,累得也挺可怜,再看看二丫,长了一肚子的心眼,整天就知道美,一点也不知道帮姐姐干点活,真让人生气。可更上火的事是两个姑娘都不小了,在农村早该有个对象了,可是自己家穷,负担重,再加上外出打工时两个孩子不懂事,传出了一些不好听的话。原来张老大两口子走后,家里剩下两个姑娘,一天无所事事,吃饱了就出去玩,玩够了就回家呆着,虚度光阴不说,寂寞难耐呀。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身体和心里早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对异性有种特殊的感觉,时不时地也会弄出点事来。据说这些日子,姐妹俩与村东一家的小子来往比较密切,流言飞语说得都不怎么好听,有的说村东那小子整天长在她家。张老汉也无奈,说了也不听,管多了还挨骂。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保媒提亲的就更少了。

2001年春天大丫好歹定了亲,据说女婿还不错,是个独生子,家里有点钱,就是长得特别小,说话有点结巴,没有男人的样。可人家对张老大家是挺够意思,帮着种地、收地,出钱出力的,前前后后忙了一年了,看样子张老大还挺满意。谁知道大丫这会儿还是不是大姑娘了?现在的年青人都是这样,没结婚就已经睡过了,等结婚以后就该生孩子了。想来也对,先适婚,突破肉体幻想这一关,超脱之后再去体会精神上的纯爱情,要不然总会迷恋对方的肉体,忽视感情的培养,看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表现。

眼看着这事就要成了,突然就来了一阵“西风”,吹得张老大是七零八落。说是那边有人给独生子又提了一份亲,条件要比大丫好多了,主要是长得不错,这不那边已经操作的差不多了,这边还不知道呢。等人家送信过来时,这边才恍然大悟。不过既然悔亲是男方提出的,那先前搭的那些钱就不能再要了,要也不能给。大丫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为她不算太懂这事,心眼太少,认为这下可以好好照顾父母了。对张老大打击可是不小,谁都以为这事肯定成了,哪知会是这样,这下就更愁了,两个姑娘都没嫁,在家总得吃喝,没有生活来源,这可怎么办呀?大家都劝:黄了就黄了吧,又没搭啥,以后说不定还会找更好的呢。

张老大伤心了一阵后,就托人给两个姑娘都介绍对象,哪个能成就先可哪个,省着大的找不着,再耽误二的。过了不长时间,先后有几个来提亲的,但都不如愿,多数是他家看不上人家,都想找个有点钱的,但这事提亲时也不好明说。就一再问,家里都有啥呀?种多少地呀?收成怎么样?人家一听就走了。眼看着姑娘越来越大,再找不着对象就不好找了。其实要是两个姑娘综合一下就好了,大的人孝顺,任干,就是太老实;二的能说,心眼多,就是懒点。可真是愁坏了硬汉张老大。

第16章手机

2002年的二月二姑娘终于订婚了,对象是外村的,人还不错,家里也可以,说是上秋要结婚。这让张老大紧绷的神经稍稍松了一下。两个人好像处的还不错,订婚不久对象就给二丫买了部手机,这在农村可不是小事啊。这手机对于老张家来说可更是稀罕物,全家人好像也因为二丫有这东西对她另眼相看了,二丫这下整天就是研究手机,发短信,打电话,饭也忘了吃,觉也不想睡,着魔了。本以为有了手机,对象之间可以多联系了,哪知又有了新的情况:二丫经常听广播节目,交了个话友,聊了一段时间后相约在市里见面。家里的人都不太知道怎么回事,二丫偷着去了市里,不但见了面,人家还请她吃了一顿,晚上太晚了就在人家那住了一宿,据说两人挺有共同语言的,可能要发展。二丫也不管影响好不好,反正是横下一条心了,原来的对象不能再处了。回来后就对张老大说:“爸,我告诉你,我不和小吴处了,没感觉,我和他早晚得黄,你就看着办吧。”说完转身就走了,拿起她手中的电话就开始联络市里的话友:“喂,是我,我跟我爸已经说了,这下你放心了吧?”张老大听完一楞神,等他反应过来二丫已经走了,他这么一急,干嗑了几声,打开手一看,一口暗黑的血让他顿觉眼前一黑。小媳妇急忙跑过去扶起丈夫,让他平躺在炕上,着急的含着眼泪不知所措。现在的二丫已经不想父亲会怎样了,只要原来的婚事能黄了就行,伤害是在所难免。张老大花了小吴家四千块钱,黄了就得退钱,哪来的钱呢,如今地也不种了,平时的生活都难维持,这可怎么办呀?张老大这么一气下不了炕了,身子更虚弱了,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小媳妇也管不了二丫,看来只能随她去了。后来听说二丫被话友骗了几百元钱,这几百元在张家可是大数目啊,关键是是二丫和别人借的,这得还哪,可钱从哪来?再说,万一这事传出去,婆家知道了退婚怎么办?幸好婆家也怕一下子损失四千元,所以没来退婚,仍维持现状。大人的苦楚二丫哪懂啊,整天还是游手好闲的,拿着手机到处炫耀,

可是,二丫没想到,自己的一部手机竟给他三叔带来了一场灾难。

自从二丫买了手机,老三就时常去张老大家看看,二丫就乘机炫耀:“我三婶给你买串香蕉你都不认识,你认识这个?那我再问你这东西是干啥用的?”张老三怎么也没想到二丫会这么跟他说话,气得直喘。什么话也没说,转头就走了。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天就买个新的。”二丫看三叔走了,还喊上一句:“真不认识啊!”然后就是一阵笑声。

回家后气还没消,三媳妇看了,骂着说:“你看你那样,跟一个小孩子生什么气呀?”

老三顿时发起了脾气:“你他妈少管我,要不是你,我张老三能到今天?手机我是买的。”

三媳妇看着老三的样子吓了一跳,这老实人要是发起火来,还真是挺可怕的。老三从来没有这样过,这次可能是真的气坏了。于是三媳妇想了对策,前些时候她大姐夫说有个旧手机,不如让他便宜点卖给老三,还省点钱不是,如果买个一千多块钱的,那就没钱买车马了。想到这她就跟大姐夫电话联系了一下,说是给一百块钱就行,三媳妇很高兴,老三回来后她就和老三说了这事,老三也是个心疼钱的人,说那我就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他就收拾了一下,骑上自行车,去了四十多里外的大姐夫家。到了大姐夫家已近中午,大姐做了一盘炒鸡蛋,一盘炒土豆片,一盘炒白菜片,一盘豆腐,烫了两壶散装白酒,大姐夫和老三就边吃边聊,一直喝到天黑。

“这几年本来日子还行,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会走到现在这一步,在村里都快混不下去了,没人瞧得起我,就连我大哥家的二丫都瞧不起我,那天真是把我气坏了,一个破手机有什么了不起。”说着,两个人已经是两杯白酒下肚,老三怕是有点喝多了,说话也不那么利落了:“姐夫,你说你有个旧手机要卖,拿来我看看。”

姐夫拿了出来,“这手机是我以前用的,信号挺好的,就是上次外出把电池丢了,你得买块电池。”

老三接过来一看,那破手机,扔了都没人捡,样式又笨又蠢,是老式儿的,不用说电池了,就是再买这样的手机都没有卖的。如果他把这个手机拿回去,还不得让二丫笑掉大牙。老三酒喝的有点多,说话也没太思考,拿着手机笑了笑说:“姐夫,就你这手机还卖——卖——一百块钱,你是不是拿我二百五?”

姐夫一听话不对,就说:“你看你想哪去了,你不是我妹夫吗,别人我都不能提这事,你要是没相中,就自己买新的,又何必生气呢?”

老三边说边下炕,摇摇晃晃的用手指着姐夫说:“你——不用说了,瞧——瞧——不起我,连你也瞧不起我,我就要买个——新手机,能照相的,看你——还能说啥?”

这时,大姐急忙过来拦着:“老三,你这是要走呀,喝这么多酒,还是住下吧,现在天都黑了,明天酒醒了再走。”

老三站住了,打了两个饱格,嗑嗑吧吧地说:“瞧——不——起我,这点酒——算什么,头几年我——喝这两倍也——能回家。”大姐一听这老三是喝多了,平时从来不这样,看来拦是拦不住了,反正离家也不远,四十里路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了,要走就走吧。

老三骑着自行车上路了,天色已晚,但路还能看得见,天一黑这路上也没有个人影,就他自己边骑边唱,东一下,西一下的,车子在道上画起了弧儿。大约骑出十里地,后面来了一个骑摩托车的,这位好像也喝了点酒,隐约看见前面有个人,东一下,西一下的,他想超过去,于是加了油门,没想到两个人还没躲开,摩托车把自行车撞了,老三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大头朝下,躺在路边的坑里了,自行车也变了形。但没想到的是骑摩托车的男子撞了老三之后,自己竟然被压在了摩托车下,脑袋卡在底下,不吭声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两个人没有动静。这时路上过来一个人,看见这里出了事,就上前看了看,老三说话了:“这是哪呀?”那人一看人还活着就把他从路边的坑里拉了出来,天黑也没太看清,用手一摸只是觉得老三头部有什么东西粘糊糊。那人一下子醒悟了,是流血了,于是急忙问老三叫什么?家在哪?老三说他去了姐夫家,姐夫叫李大吹,恰好这人认识,于是说,你先在这等一会儿,我去找人。过了一会儿,李大吹带几个人来了,一看正是老三,这时他们才发现摩托车底下还有一个人,急忙一块送去了医院。老三头部撞了个大口子,缝了七针,腿也撞坏了,小腿骨折,得住院治疗,这一下花八千多块。可那个骑摩托车的男子就更惨了,据医生说,脑部受到重撞,有可能成为植物人。那个男子的家属也来了,并上告了,老三得和人家打官司,可法院说最好等当事人醒过来。看来这官司也不好打,骑摩托车追尾变成了植物人,虽说老三在前面挡了路,但双方都是酒后驾车,而且又都受了重伤,这官司怎么打呀?老三出院后,也不如以前明白了,听话也听不太明白,好像是伤了大脑,里面也没怎么检查就给缝上了,原来打算买车马的钱也搭进去了,还欠了四千块的债,小两口十几年的家底一下空了。现在三媳妇也不爱说话了,总是静静的,日子也变得艰难了……

第17章苦难经历

对于老张家来说苦难总是挥之不去,总有让人又痛又恨又无奈的事发生。老大、老三现在都已经成了秋天中一颗在风中飘摇的小草,和命运做着无力的抗争。现在老四又有接二连三的霉运袭来,让人防不胜防。去年年初时张老四经他老丈人的什么亲戚介绍,找了个修路的活,说是到年底能给他六千元,当时大伙都挺羡慕的。一年下来,说是年前钱没到位,年后再看看,过了年再去要,人家说包工队赔钱了,没有那么多了,只能给两千元钱,但现在没有,先打个欠条。他亲戚为这事也愁坏了,但办法都想尽了,可没人能管,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人家,如今这一年的活算是白干了。不久老四这事就被传为了“一年义务劳动”。今年又有人给介绍了一个砖厂的活,据说也不少挣,可谁想到这次经历更可怕。他当时和村里的另一个人一起外出打工,去内蒙的一个砖厂,干一段儿时间之后才知道,这砖厂是个黑工厂,手下有一帮打手,来干活的没有能拿回钱的,而且一般来了就别想轻易走,除非你受伤干不了了,再像扔死狗一样把你扔出去,你要命大就活着回去了。张老四和村里这个人一知道这情形,差点吓死,他俩每天都累得要死,曾偷着跑了一次,结果被工头手下发现了,打了一顿,过了很长时间,被看管的松了些,两人又横下一条心偷着跑了,这次是幸运的,成功了,但身上一分钱没有,这么远的路,只能用脚量,走路不是让他们两犯难的,发愁的是吃,没钱吃什么?不吃哪有力气呀?万一被发现了,被追上呢?真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这正是快秋收的时节,玉米都能吃了,他俩就在地里烤玉米吃。累了就在玉米地里睡一觉,然后也不管天亮不亮就继续往前走,后来脚也走出了大泡,行李也拿不动了,扔了一些,前后一共走了二十五天才回到家,据说走了上千里路,好几次都走错了,现在能回来就不错了,他俩这段经历都被传成佳话了,说是新时期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002年这个张家谁都不愿意回忆的年份终于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第18章又一次偷粮

2003年是个难得的好年景,村里大户钱家投了大本钱在庄稼地里,准备打一场盼望已久的胜仗,他家人口多,分的地也多,再加上自己承包点足有四十亩了。一下子种了三十亩黄豆,剩下的种点土豆、玉米、葵花等。忙过了一春一夏,离秋收的日子只有两天了,这种期盼的日子,既紧张又甜蜜。钱家长孙阿文天天去看黄豆,天天陶醉在这一片黄澄澄的金子般的世界里。可等到去地里割豆子时,全家人都傻了:足有五亩地黄豆都没了,只剩下一些零碎的散落在地里,阿文顿时就急了,尽管这么注意,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疯了一样的冲向地里,从这头跑到那头,急得眼泪就在眼圈里,嘴角也不住地抖动,双手抱着头无望地蹲在地里,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这能是谁干的,因为他平日里也没得罪过谁。一时间他什么都忘了,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种事,又怕谁再来报复他。还是媳妇提醒说:“快,快去报告社长,让他给查一查,要不等秋收一开始就没法查了。”啊文这才起身事情告诉了社长,社长说:“你们先回去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

阅读东北那村的故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