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或者陶瓷这些东西上却有不少人。
宋徽宗赵佶最基本的情况赵龙也知道,他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没有坐上皇帝宝座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伟大的艺术家。至少在中国书法史和美术史上,他都会享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那说不定就是又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了。
“老失,你说这是宋徽宗赵佶的画我相信,可是你的话有些前后矛盾吧。你之前说从李世民之后的帝王因为武力不够,很难将自身龙气发挥出来,那这宋徽宗赵佶又是怎么回事,这画又是怎么回事?”赵龙相信老失不会弄错,但是他也必须弄明白了才行。
“平时他自然做不到,这应该是他临死时候所画的一幅画,生命到了最后他因为多年的凌辱跟折磨,悔恨自己所做的一切,加上一股思念之情,所以在最后一刻将生命、心血都融于这画中,才最终激发出他身上最后一丝龙气。”一边说着,老失一边很是赞叹的说着,同时不时称赞几句。
“这小子做皇帝是个失败的家伙,误家误国、但是不得不说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之前说宋徽宗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这些,但是全部都不如这最后几个字。光是看这几个字,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字?赵龙奇怪的看着这幅画,怎么看也没有字啊。不过再想到四哥家的那个瓶子,赵龙顿时想到怎么回事了。既然有人可以使用五行中的水之气掩盖那瓶子的真面目,也许这龙气也能掩盖住这字,只是这种掩盖在老失的神念下毫无用处。
就在赵龙跟老失迅速交流,讨论这幅世人根本不知道的画卷的时候,周围已经有些骚乱了。因为赵龙看画的时间有些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大家都看到了吧,胡老、许老,不是我欺负小辈,刻薄待人,只是他们这些人的伎俩我太清楚了。如果今天我们不追到最后,那翻过脸来就会有无数人说我们了,而他则可以借此机会抬高自己的身价。这种事情我见多了,现在你们看到了吧。”看到赵龙在那一动不动,郭一臣洋洋得意的说着:“就这么一个小店还做古董,我看他就是一个骗子,不知道如何得到了和先生的信任。胡老,这次的事情也请你跟和先生说一声,让他知道这种人不可信。”
“看看再说。”以胡智林的性格,事情闹到这种地步本非他所愿。现在一冷静下来,他也有些后悔,不论事情真与假,这又是何必呢,完全可以让和平将赵龙请去大家平心静气的说明白。
想想当时的情况,完全是被郭一臣的几句话说的火气涌起,所以此刻郭一臣再说话他就警惕了许多。
“别出声。”许尚跃也开口,不满的看了一眼郭一臣。他跟郭一臣以前在一些场合也有过交集,不过只是点头而已,最多说几句话。现在他也感觉郭一臣有些太过,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这样呢。
何况业内规矩,别人在鉴赏评定东西的时候,怎么能如此喧哗。
就在他们说话的这一会,赵龙跟老失至少交流了几百句。现在他已经能多少看懂一些这画,体会其中的一些意境跟寓意,要知道宋徽宗赵佶对中国画意境有很大贡献。
他曾经出过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用老失的话说,他生命最后这一幅画,在意境方面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就是这幅。”赵龙缓缓转身,右手持画,画卷缓缓展开在众人面前。
一看到赵龙拿的竟然是这幅画,许尚跃最先摇了摇头,胡智林则是很疑惑,但是却又盯着那画仔细的看了看。
“小子,这东西就连一个新手都能看出来,旧纸新画。你刚才不是挺能说的嘛,现在你再给我说说看,这可不是声音大,会吵架不讲理就行的。在场的都是行家,何况更有胡老在,胡老是咱们海城古玩界的泰山北斗,我看你怎么说。”郭一臣原本心中也有些不安,因为有几幅他们之前也稍微有一些争议。当然,那几幅画都是民国后期的画作,也是不出名的,即便是真的价值也不大。
但是如果赵龙就咬住那些东西是真的,还真不好办,现在一看他竟然拿出这样一幅画来,顿时放下心来。
“这是宋徽宗赵佶的话,而且是他临死前所画,旧纸新画,我看你是老眼昏花。”说着赵龙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桌,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将拉到一旁的屏风又放回来,遮挡住众人的视线。
当赵龙说出这是宋徽宗赵佶的画时,周围立刻响起一阵议论声。因为在帝王之中,宋徽宗赵佶的画可以说是最值钱的了,前几年他的一幅画就曾经拍卖出近三千万的高价,加上这几年古董市场越来越火爆,他的身价也倍增。
(每天坚持码字,坚持不断更,只求大家的推荐票能多一些,支持能多一些,足矣!)_
第六十二章真假之变
第六十二章真假之变
“宋徽宗所画……”郭一臣笑道:“先不说那副没有提名没有签押的东西是不是宋徽宗所画,光是远远的看大家也能看出,那画非常的细腻。/www、qΒ5。/宋徽宗本人的创作面目并不像他要求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腻,而是偏于粗犷的水墨画。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的,如《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被认定是他的亲笔,两画都是水墨纸本,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也属此类。”
“胡老、许老,我说的可有错?”郭一臣说完,带着得意的看向胡智林跟许尚跃。
“郭教授说的没错,那副画太过工谨细腻,根本不是宋徽宗的风格。”
“还什么风格啊,那根本就是假的。”
“他将屏风挡上,难道他想立刻画出一幅来……”
阅读只手遮天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